前言
近年來,關于腸道菌群與自閉癥譜系障礙(ASD)的關系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1983年9月,中國微生物學家張季階教授首次從健康嬰兒體內發現并分離出脆弱擬桿菌BF839益生菌菌株。2024年9月,中國研究團隊發表在《營養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的一項隨機雙盲臨床試驗,為我們揭示了益生菌脆弱擬桿菌(Bacteroides fragilis BF839)在治療自閉癥中的潛力。這項研究探索了脆弱擬桿菌對ASD兒童的行為、社交和腸道健康的影響,結果非常鼓舞人心。
首先,什么是自閉癥譜系障礙?
自閉癥譜系障礙是一種影響兒童社交、溝通和行為的發育性疾病,癥狀從輕度到嚴重不等。ASD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的失衡可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后,研究發現了什么?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對60名2至10歲的ASD兒童進行了為期16周的脆弱擬桿菌BF839治療,并與安慰劑組進行了對比。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以下幾點:
Ⅰ. 行為改善顯著
服用BF839的兒童在行為上表現出顯著的改善,尤其是在減少問題行為(如自殘行為或反復動作)方面。尤其是在4歲以下的兒童中,這些改善尤為明顯。研究人員使用了標準化的自閉癥行為量表(ABC)和兒童自閉癥評級量表(CARS)來衡量這些變化,結果表明,益生菌的干預對一些常見的自閉癥行為有明顯的積極影響。
Ⅱ. 腸道菌群和健康的顯著改善
自閉癥兒童常常伴隨胃腸道問題,如腹痛、便秘和腹瀉等。益生菌治療不僅顯著減少了這些癥狀,還增加了腸道中的有益菌群。腸道健康的改善可能間接影響了兒童的神經行為,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發現。
Ⅲ. 安全性良好
脆弱擬桿菌BF839的安全性得到了證明,參與試驗的兒童幾乎沒有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只有少數兒童報告了輕度腹瀉等癥狀。
研究結果表明,益生菌干預是一種安全、無副作用的補充療法。
這項研究支持了“腸-腦軸”的概念——即腸道菌群與大腦功能之間存在雙向聯系。研究表明,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可能可以影響自閉癥兒童的行為表現。這種基于腸道菌群的干預方式,開辟了治療ASD的全新路徑。
最后,為什么這些發現如此重要?
因為對于自閉癥的傳統治療,目前主要依賴于行為干預和藥物治療,然而這些方法并不總是有效,且藥物可能帶來一定的副作用。脆弱擬桿菌BF839的研究可以為家長和醫生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即通過改善腸道的菌群,安全、有效地緩解自閉癥癥狀。雖然這一發現還需要更多的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但無疑,它為自閉癥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
現在,我們簡單回顧下自閉癥或自閉狀態的內容
一、認識自閉癥:超越表象的理解
什么是自閉癥譜系障礙(ASD)?
自閉癥譜系障礙是一種復雜的神經發育障礙,之所以稱為"譜系",是因為它像彩虹一樣呈現出不同的程度和表現形式。個體是獨特的,可能表現出以下一個或多個特征:
A.社交互動障礙:
難以理解他人的情感表達
回避眼神接觸
不會使用或理解身體語言
難以建立和維持朋友關系
B.交流障礙:
語言發展遲緩或缺失
重復性語言使用
難以進行對話
缺乏想象性游戲能力
C.行為特征:
重復性動作(如搖擺、拍打)
對特定事物產生強烈興趣
對環境變化特別敏感
可能對聲音、觸摸等感覺異常敏感或遲鈍
二.對于自閉的診斷和挑戰
自閉癥的診斷過程常常充滿挑戰:比如
①.早期識別困難:
有些癥狀可能在2-3歲才明顯
部分癥狀與正常發展階段相似
家長可能因擔心影響孩子而推遲就醫
②.診斷標準的復雜性:
往往需要多個專業領域的綜合評估
癥狀的表現個體差異較大
目前缺乏簡單的生物學標志物
③.伴隨的問題:
約70%患兒存在其他精神疾病
40-80%存在睡眠問題
高達85%存在胃腸道癥狀
三、自閉癥治療的現狀與挑戰
1.傳統治療方法
目前自閉癥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
A.行為干預:
應用行為分析(ABA)
結構化教學
早期密集干預
優勢:有效性獲得廣泛認可
局限:費用高,強度大,需要長期堅持
B.言語治療:
語言理解訓練
交際能力訓練
替代性溝通系統訓練
優勢:改善溝通能力
局限:進展緩慢,效果不確定
C.職業治療:
感覺統合訓練
生活技能訓練
精細動作訓練
優勢: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局限:需要專業人員指導,成本高
D.藥物治療:
利培酮(處理易激惹等癥狀)
阿立哌唑(改善重復性行為)
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處理焦慮抑郁)
優勢:快速控制某些癥狀
局限:副作用多,不能治愈核心癥狀
E.實際存在的治療中面臨的困難
①家庭層面:
巨大的經濟負擔
時間投入大
家庭關系壓力
社會支持不足
②醫療層面:
專業資源的短缺
治療方案難以標準化
療效評估復雜
個體化治療難度大
③個體層面:
依從性問題
進步緩慢帶來的挫折感
多重癥狀相互影響
青春期新問題出現
F.其他治療:
堅持行為干預
保持康復訓練
規律復查評估
居家照護要點
G.飲食上的管理:
均衡的營養
避免過敏原
適量膳食纖維
四、最后
自閉癥的治療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家庭、醫療機構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脆弱擬桿菌BF839的研究成果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雖然這可能不是"治愈"自閉癥的靈丹妙藥,但它代表了醫學界在探索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對于自閉癥兒童的家庭來說,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可能是巨大的勝利。通過益生菌與腸-腦軸的研究,科學家們也正在為自閉癥的治療提供全新思路。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和治療手段的不斷創新,我們有理由相信,治療的未來會越來越光明。
專業術語解釋
為幫助讀者更好理解文章內容,特附上部分術語解釋:
益生菌:有益的活細菌,能夠改善宿主健康狀況。
雙盲試驗:研究者和受試者都不知道誰使用實驗藥物的研究方法。
脆弱擬桿菌:一種特殊的益生菌,存在于人體腸道中。
腸-腦軸:連接腸道和大腦的雙向通信系統。
神經遞質:神經細胞之間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
參考文獻
1.《脆弱擬桿菌BF839治療小兒自閉癥譜系障礙的療效和安全性:一項隨機臨床試驗》
https://doi.org/10.3389/fnut.2024.1447059
2.世界衛生組織自閉癥診療指南
3.美國兒科學會自閉癥管理建議
4.中國自閉癥康復指南
來源: 紫龍科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