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倫保,出生于肥西縣豐樂鎮,中共黨員,科技特派員,現任肥西縣珍稀食用菌協會黨支部書記、會長。他是群眾眼中的“蘑菇大王”,多年來先后被授予“中國好人”“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先進個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全國殘疾人事業十大新聞人物”“安徽省道德模范”“安徽省扶殘助殘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39年來,丁倫保深深扎根在農村一線,從江淮大地到天山之南,從長江之濱到雪域高原,都有他服務群眾的足跡。2010年,他在科技扶貧的路上不幸出了車禍,導致左臂殘疾,但他初心不改,始終堅守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一線。
依托優勢 開展技能培訓
丁倫保從事食用菌栽培30多年來,擁有了50多項發明、20多項科研成果。他積極推動植物、動物、菌物“三物”循環發展,探索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循環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他充分利用山南鎮、銘傳鄉豐富的桑枝資源,技術支持山南春紅食用菌合作社用桑枝栽培食用菌,實現化害為利、變廢為寶。他帶頭組織建立菌棒加工廠,把生產好的菌棒發放到農戶進行管理,再由春紅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統一收購,實行品牌銷售,全年銷售菌棒15萬棒,帶動20多人就業。同時,還重點幫扶銘傳鄉桂樹社區建立木耳栽培基地,使“小木耳,大產業”得到實現,木耳產業成為了肥西縣蠶桑產業發展的特色和亮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丁倫保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技術心得傾心傳授給困難農戶,幫助農戶學會“自我造血”。他選擇“基地+農戶”的模式,狠抓食用菌基地建設,在全省尤其是困難地區相繼建立多個食用菌生產基地。丁倫保的蘑菇栽培技術不僅讓肥西百姓受益,還輻射到了其他市縣和省份。為了方便外地農戶學習食用菌生產技術,他開展了函授及網絡培訓課程,目前已有四川、貴州、湖南、河北、山東、云南等省農戶參加函授培訓。
科教興農 賦能產業發展
丁倫保深知用科技種植食用菌的重要性,在安徽天都公司大力推進科技、人才與產業鏈融合,聚焦食用菌產業發展賽道,聚力打造食用菌發展產業鏈,驅動“產、學、研”及食用菌栽培、加工、銷售三大主體。他還牽線安徽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和天都公司合作,組建“安徽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科技特派員工作團”,引進人才、加強產品研發,擴大“蘑菇大王丁倫保”醬蘑菇生產規模,從而解決了鮮菇難賣、價格低的問題,有效保障了種植戶收入,大大提高了蘑菇的附加值。
堅持創新 助力成果轉化
結合肥西縣縣情、地理位置優勢,丁倫保堅持把食用菌作為特色產業發展,在對企業、合作社、農民的服務上,他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開拓創新、躬耕田野,先后到天都公司、天豐公司、春紅食用菌種植合作社、軍民合作社現場把成果及時轉化成效益,并進行示范推廣應用,真正“把論文寫在肥西大地上,成果裝進農民口袋里”。
豐富科普途徑成為科普網紅
為將科普內容既準確又生動地表現出來,丁倫保結合全國科普日、科技三下鄉活動,開展食用菌栽培知識和科學食用蘑菇講座。他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群服務中心等各類科普場所,借助互聯網優勢,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進行科技宣傳,不知不覺間已擁有近2萬粉絲,成為了實打實的“科普網紅”。在2022年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上,丁倫保作為科技志愿者在安徽“三農時空”直播間,向網民推薦林產品,發布苗交會信息,介紹“蘑菇大王丁倫保”醬蘑菇創新點和生產工藝,號召網民多去蘑菇種植基地看看,進一步了解蘑菇,認識蘑菇。
至今,丁倫保種植蘑菇已有近41個年頭。“我有一份可以為之奮斗的事業,可以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這是丁倫保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也始終用實際行動兌現著自己的人生信條。
來源: 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