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懿,中共黨員,安徽省地質調查院辦公室副主任,2006年開始投入科普志愿服務工作,十七年來風雨無阻。他熱愛科普教育工作,全心全意為科技傳播事業而努力;他充滿熱情,主講的課程活潑有趣,深受孩子們喜愛;他思維活躍,在科普作品創作和文化創意上勇于創新;他甘于奉獻,讓群眾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科普志愿服務。他始終在科普奮斗路上不懈追逐,用公益科普激發地質好奇心。
開放社會公眾科技資源的“踐行兵”
多年來,方懿和團隊成員共同努力,成功將一個以行業展示為主、半開放狀態的地質成果陳列館打造成有一定影響力、特色鮮明、全面開放的安徽省地質科普館。場館免費參觀,年開放日200天以上,已接待各類團隊上百批次。
他邀請年輕科研人員,在館內為學生團隊開設科普講座;積極搭建科研院所與社區、學校科技共建的橋梁;推動科研院所開放,創新科技資源和成果科普化展示,成功創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地質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科學技術普及基地”“安徽省科普示范單位”等。
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的“講解員”2010年5月,方懿光榮地成為一名世博會志愿者。每天6點30分,他就已經出現在志愿服務崗上,擔任問詢、秩序引導工作。在長達半年多的世博展期內,方懿在崗服務近一個月,為來自全國各地搭乘地鐵的游客提供志愿服務,最后被上海世博會組委會授予“世博會優秀志愿者”稱號。
自此,方懿與志愿服務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舍棄了自己寶貴的節假日休息時間,和眾多志同道合的科技志愿者一起擔任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的義務“講解員”。無數個周末,每一個特殊的主題周、主題日期間,都能看到他身披“志愿紅”的身影。在他的帶領下,安徽省地質調查院先后開展了“地學夏令營安徽營地”“科普進校園”“科普進社區”等品牌科普教育活動。
科普活動和作品的“開發員”
為了更好地傳遞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的理念,方懿與合肥市蜀山區科協合作,首次在網絡平臺進行直播,用地質實驗的方式,講述了世界地質公園——黃山的地質背景,向大家宣傳生態文明理念。
2020年,安徽省遭遇特大洪災期間,他趕去受災最為嚴重的巢湖市柘皋鎮,制作了巢湖流域洪災前后的衛星影像圖,及時為青少年開設防汛抗洪、防災減災主題講座。
他開發創作的《一“碳”究竟》科學實驗,在多個學校和社區進行科普展示;他和團隊創作的《揭秘構造運動》榮獲安徽省優秀科普微視頻,《“鹽”歸正傳》榮獲安徽省科普講解視頻三等獎;他參與開發的“察巖觀石”小程序,拍張照就能識別巖石類型,是國內領先的巖石大數據識別類的科普產品;他開發的大蜀山地質科考路線和環巢湖地質科考路線,編纂的《小背包地質科考研學游系列環巢湖地質科考研學手冊(一)》,設計制作的《小背包地質科考研學工具包》,把地質科普向文化旅游推廣轉化。2022年,他作為項目負責人,成功申報并主持安徽省財政預算專項《安徽省地質科普及自然資源國情省情普及教育》項目。
各類志愿服務的“優等生”
2010年,方懿被上海世博會組委會評為“世博會優秀志愿者”。2021年,他榮獲了安徽省“2021年科學實驗展演匯演”一等獎。2022年,他主持的“地質科普”志愿服務項目,在第六屆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摘得銀獎,該項目還被省直團工委評為“省直機關青年志愿者優秀項目”,在合肥市“我為群眾辦實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大賽”中榮獲專業組第二名。他本人被長三角科技志愿服務聯盟和安徽省科協評為2021年度“長三角優秀科技志愿者”;被包河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包河好人”“包河區優秀志愿者”稱號。
參加工作十余年來,方懿面向社會大眾孜孜不倦地開展地質科普工作,為社會各界對地質科學認知的提升作出了突出貢獻。未來,他將繼續把自己的滿腔熱情揮灑在地質科普志愿服務活動中,奮力書寫追逐科普教育之夢的新篇章。
來源: 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