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身體內部,血管網絡猶如一條條看不見的生命之河,它們負責輸送養分與氧氣,維持著生命的活力。

髂靜脈就是下肢靜脈系統這條河流中至關重要的一段。當它受到 “重壓”時,“血流”不暢,甚至“斷流”,人們就容易患上髂靜脈壓迫綜合征,產生下肢腫脹、下肢靜脈曲張等癥狀。這時,專門的血管支架便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這款支架是專門針對髂靜脈壓迫綜合征而設計的,可以完全滿足不同階段血管病變的臨床需求。”歸創通橋科技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趙中告訴記者,他們研發了一款支架,可以幫助治療髂靜脈壓迫綜合征,血管通暢率能達到100%。

髂靜脈支架 受訪者供圖

在手術中,植入髂靜脈支架需要精細的操作。患病血管和正常血管相比,要更扁、更狹窄。“充氣”后的球囊先把血管“撐開”,為后續支架的進入而提供空間。收縮的支架隨后像小蛇一樣放入被“撐開”的血管里,再快速釋放,提供高支撐力,使得支架能夠維持預定形態,保持血管的通暢。

“看起來簡單,但是每個人的血管粗細都不一樣,受到壓迫的血管情況也不盡相同,以往并沒有專門應用在髂靜脈壓迫綜合征的支架,只能用其它支架替代,常常出現不貼合血管壁的情況。”趙中說。

趙中介紹,髂靜脈支架具有符合生理解剖特性的斜口設計,不會過多伸到對面的血管里面,避免干擾對側血流。與此同時,它不僅可以改變粗細,而且徑向支撐力也是漸變的,能夠抵御髂動脈壓迫,使支架本身更貼合。據了解,這款專門用于治療髂靜脈壓迫綜合征的支架系統經過多次迭代,已經為近百名患者提供了醫療支撐。“這個數字在明年或將達到兩萬。“趙中說。

趙中表示,自己在12年前回國創業,當時的醫療器械國產占有率比較低,大部分以進口為主,于是他決心走出自己的創新之路。就這樣,從創新原創設計到產業化的這條路,趙中走了七年。

回憶起支架的雛形,趙中說:“一切起源于一張餐巾紙”。7年前,趙中參加一場學術會議,間歇時與一位教授相談甚歡,靈光乍現,自己隨手將支架的結構與技術特征畫在了餐巾紙上,兩個人對著產品“畫稿”興奮不已。

像這樣,趙中他們通過“靈光一閃”與“垂直深耕”而產出的“寶藏”并不少:血管慢性閉塞開通系統就像是放進血管里“打隧道的盾構機”,能夠幫助堵塞的血管打開通路;超高壓球囊放到血管里面,經過“充氣”后,可以把原來狹窄或閉塞的血管給撐開……

趙中(右一)被評選為浙江省“科技型企業家” 受訪者供圖

今年5月30日,由浙江省科協、省工商聯等五單位評選出的浙江省首批 “科技型企業家”名單出爐,趙中成為榜上一員。談及此事,趙中表示“非常榮幸,科技人員能成為企業家并非易事。”醫療器械需要多學科綜合,材料設計、技術加工、企業運營……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僅僅是科研好、研究能力強,是做不好醫療器械的”。他對未來充滿期待,“希望能研發具有創新性、差異性和高臨床價值的產品,穩步推動及引領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外周靜脈介入或許是個比較陌生的詞匯。但是靜脈疾病其實是非常常見,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髂靜脈壓迫綜合征都是我們身邊高發的疾病。

數據顯示,靜脈疾病占據了血管外科疾病中的半壁江山,中國現有患者超1億。在臨床上,靜脈疾病發病率大約為動脈疾病的6倍。在患者基數達億級的靜脈疾病中,髂靜脈壓迫綜合征備受關注。趙中團隊研發專門用于治療這一疾病的支架,如今已經幫助近百位患者重返健康。

正如趙中所說,靜脈介入領域產品的開發考驗的不只是單個產品的開發能力,也不是只是懂技術就能夠做好。既要創新,也要懂設計;既要研發,也要會經營。在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科技型企業家”需要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市場需求相結合,扛起作為科技創新的探索者、產業升級的領跑者、社會責任的踐行者的重擔。

來源: 潮新聞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