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留意到,根據最新的報道,最近爆火的云南哀牢山,記錄了一種全球極度瀕危的鳥類——海南鳽(yán)。海南鳽是中國特有的鳥類,估計野外數量僅有約1000只。多家媒體的報道稱:這一數量比大熊貓還要稀少,因此被列為全球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

圖片來源:網絡

在云南新平縣的哀牢山金山丫口環志站,過去三年內,監測團隊持續跟蹤海南鳽的遷徙活動。這一成果表明,該地區在海南鳽的保護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鳽(yán)是一類屬于鳥綱鷺科(Ardeidae)的鳥類,通常生活在濕地、河流和湖泊附近。它們的特征是比較明顯的,包括長腿、長脖子和尖銳的嘴,通常吃小魚、昆蟲和其他水生生物。鳽的體型一般比較小,羽毛多為暗色,適合在水邊棲息和捕獵。

(上圖:海南鳽,在IUCN紅色名錄中是“瀕危”級別。圖源: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1900)

海南鳽(學名:Oroanassa magnifica,英文名:White-eared night heron),也稱海南虎斑鳽或海南麻鷺,屬于鷺科海南??屬(學名:Oroanassa)的唯一物種。它主要分布于中國海南、廣西、安徽、福建、浙江等地,以及越南,通常棲息在山間河谷及其附近水域。海南鳽的模式產地為海南五指山。這一物種由Ogilvie Grant于1899年首次描述。根據IUCN紅色名錄,海南鳽被列為“瀕危”物種,其種群數量極為有限,現存成熟的個體的種群數量估計僅在250~999只之間。這一物種的棲息地分布在2,180,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但其種群正在持續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狩獵和森林砍伐造成的棲息地破壞,尤其是由于對木材和農業用地的需求。

上圖來源: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List)荒野、原始森林生境,對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哀牢山最新很火,它位于中國云南省,是一條主要的山脈,屬于橫斷山脈的延續。那片地區孕育著原始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山脈上覆蓋著大片的森林,棲息著多種珍稀動物和植物,包括一些瀕危物種。哀牢山的生態系統保持良好,尚未受到嚴重的人類活動干擾,或許,這也是為什么這次海南鳽會被發現在哀牢山現身。維基百科的信息顯示:海南鳽分布于中國海南、廣西、安徽、福建、浙江等地和越南等地,一般生活于山間河谷及附近水域。而《中國動物志·鳥綱》(第一卷: 141-142)顯示,該物種國內分布在海南, 廣西, 安徽, 福建, 浙江。以上二個信息源,都沒有提到云南、沒有提到哀牢山。這或許也說明了,盡管這一物種在過去曾經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但最近的監測數據顯示,海南鳽的分布范圍有所增加,若相關數據能夠證明這一趨勢與種群數量的增長相關,則未來可能有望重新評估其保護狀態。(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評論人 | 沈一杭

編輯 | Samantha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