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緩解世界的饑餓問題?聯合國提出食蟲,吃甲蟲、黃蜂和蠕蟲,作為應對措施的一部分,勝過以蟬蟲填肚子。
2.當今世界上已有20億人靠吃蟲子獲取蛋白質。一份毛蟲所含的蛋白質多于一份牛肉。
3.吃蟲子比吃你旅行同伴的肉要好些。1972年,一架飛機在安第斯山脈失事,生還者通過吃他們家人和朋友的尸體活了下來。
4.饑餓者都體驗過“饑腸轆轆”的痛苦感受,這是幾小時未進食的腸胃連續的肌肉運動釋放出陣陣氣體的運動聲。
5.此時他的體內已無“燃料”可燒,只好燒體內的脂肪酸。如果連續幾天挨餓,他的身體開始消耗自己的蛋白質。
6.由于沒有攝入熱量,他的身體不能為大腦生產足夠的葡萄糖。大腦不能停止活動,怎么辦?它只好求助于脂肪酸的派生物——酮。
7.這種改變維持生命的主食的能力使我們人類比其他靈長類動物生存的更長久。
8.身體不適和虛弱是饑餓者在這個階段的典型標志,但都無法與惡性營養缺乏癥相提并論,這種極端的營養缺乏會造成肝腹腫大。但是饑餓者死亡的頭號原因,是極度的組織和器官損害引起的心臟衰竭。
9.研究表明,缺乏維生素和營養物,尤其對1歲以內的兒童,有很大的影響,會影響他們大腦的生長和智力的發育。
10.一些研究表明,缺乏營養的另一后果是缺鐵,它可能會導致貧血而吃粘土和泥巴。
來源: 云南省科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