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歡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審核:謝秋幼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主任醫師
心衰,聽起來很嚇人,仿佛心臟快罷工了。其實,心衰是一種心臟泵血功能降低、可導致全身供血不足的異常狀態,就像手機電池突然出現問題,雖然還在運行,但已經影響手機的正常使用了。那么發生心衰,除了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患者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其實,患者自身可發揮的作用可不小呢!居家護理做得好,心臟也能“續命”,還能讓自己過得比較舒服!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心衰患者的居家護理,看看如何給心臟穿上“專屬小棉襖”。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什么是心衰?
心衰,全稱為“心力衰竭”,顧名思義,就是心臟的“工作能力”下降了。心臟本來負責把血液送到全身各處,一旦發生心衰,心臟泵出的血量減少,不能滿足身體各個器官和組織的需求,就會讓人感到力不從心、氣喘吁吁,還容易水腫。
心衰雖然無法根治,但通過合理的居家護理,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癥狀。說白了,心臟雖“衰”,我們還能“續”!
二、如何避免掉進心衰的“坑”?
要想防止心衰加重,我們要先搞清楚心衰的“坑”,別一不小心掉進去了!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誤區,可能就是加重心衰的“黑手”。
1.飲水過多,心臟壓力大
飲水過多,對心臟來說可不是“補水”,而是“加壓”,所以心衰患者要注意限水。醫生通常建議心衰患者每天的飲水量在1.5升以內,當然,具體情況需要根據患者病情來定。
2.鹽吃太多,心臟“累趴下”
鹽吃得太多,體內的鈉就會超標,導致水分潴留,體內“洪水泛濫”,會加重心臟負擔。少鹽飲食是心衰患者的“救命稻草”。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成人每日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以下,但由于每例心衰患者的病情不同,具體的鹽攝入限制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進行調整。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體重猛增,心臟“超負荷”
體重管理是心衰患者的“頭等大事”!對心衰患者而言,體重突然增加很可能意味著體內積水增多,心臟要承擔更多的工作量,所以心衰患者要定期測量體重,一旦發現體重猛增,就要警惕水腫或病情加重的可能,及時就醫。
4.宅著不動,心臟越來越“懶”
很多心衰患者認為自己不能運動,其實適度的運動有助于心臟恢復。當然,運動強度需遵照醫生的建議,別妄想跑馬拉松,但每天的散步、拉伸都是可以的。請謹記,不動的心臟才會“更懶”,動一動,心臟會更有“力氣”哦!
三、心衰患者居家護理“四大法寶”
為了防止心衰惡化,心衰患者需遵醫囑定時服藥。心衰患者的藥物治療至關重要,千萬不要因為自覺病情緩解就擅自停藥,這很可能導致癥狀惡化。另外,心衰患者要定期復查,監控心臟的功能狀態和病情進展,避免突發情況。
當然,想要把心臟照顧好,讓它不再“崩潰”,我們還需要掌握居家護理的“法寶”,就像是給心臟準備的“隨身保鏢”。
1.每日監測:量體重、測血壓、看浮腫
量體重:心衰患者需要每天早晨起床排尿后測量體重。如果體重突然增加2公斤以上,很可能發生了水鈉潴留,必須盡快就醫,這可不是您多吃了幾塊蛋糕造成的,而是心臟在發警報!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測血壓:血壓的波動會直接影響心臟的工作負荷,隨時關注自己的血壓變化,血壓過高或過低都要盡快找醫生調整用藥方案。
看浮腫:身體水腫是心衰患者的常見癥狀之一,尤其是腳踝、腿部和腹部。一旦發現水腫加重,可能說明心臟在抗議。
2.飲食管理:清淡飲食是心臟的“最愛”
很多人誤以為清淡飲食就是白粥配青菜,其實低鹽、低脂、高纖維飲食才是飲食管理的關鍵。多吃水果、蔬菜、全谷類食物、優質蛋白質,減少高脂、高鹽食物和加工食品的攝入。心衰患者可不能“放飛自我”,要嚴格遵循醫生的飲食建議。
3.適度運動:慢走比“打游戲”更管用
心衰患者不是完全不能動,反而適當的運動對心臟有好處。慢走、散步、輕松的拉伸運動,對心衰患者而言,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運動強度得控制,避免過度勞累,不然心臟可受不了。
4.情緒管理:別讓心臟被“嚇到”
心情不好?焦慮?壓力大?這些負面情緒可是心臟的“大敵”!保持情緒穩定對心衰患者非常重要。心衰患者應該學會放松,釋放壓力,比如冥想、聽聽音樂或者和親朋好友聊聊天。心臟可不喜歡“暴風雨”般的情緒波動哦!
四、警惕常見誤區,別被“坑”了!
1.誤區1:喝點小酒對心臟有好處!
酒精對心臟可沒什么好處,反而會加速心臟的損傷。心衰患者應該避免飲酒,不然心臟可能會“罷工”得更快。
2.誤區2:只要吃藥就能搞定心衰!
藥物治療只是控制心衰的一部分,居家護理才是長久之計。心臟的健康不僅靠藥物維持,還需要我們在生活中精心“呵護”。
3.誤區3:我一動就喘,干脆不運動了!
雖然心衰患者容易感到疲勞和氣短,但完全不運動會讓心臟更加虛弱。適度運動能幫助心臟增強功能,所以心衰患者千萬別偷懶。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心衰患者的居家護理就像是給心臟穿上“專屬小棉襖”,通過限水、低鹽飲食、適度運動,可以有效減輕心臟的負擔,延緩病情進展。別忘了,每天的體重測量、血壓監控及情緒管理等都是保護心臟的“秘密武器”。讓我們一起用科學的護理方式,守護心臟這顆小小“發動機”,讓它繼續跳動下去!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