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乙梅”即“艾滋病、乙肝、梅毒”的簡稱,統稱“三病”。母嬰傳播是兒童感染艾滋病、乙肝和梅毒的主要途徑。消除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母嬰傳播,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婦女兒童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艾滋病,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該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體的免疫系統而導致免疫系統的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繼而并發一系列的感染和各種腫瘤發生的傳染病。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以肝臟病變為主的一種傳染病,臨床上以疲勞、食欲減退、厭油、肝功能異常、黃疸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早期以皮膚黏膜損害為主,晚期可造成骨骼、心血管、中樞神經系統等多功能組織的病變。

01為什么孕期要進行“艾乙梅”的檢查?

艾滋病、乙肝、梅毒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可能通過孕期宮內感染、產時感染或母乳喂養發生母嬰傳播,常常造成胎兒死亡、早產或兒童感染,嚴重威脅著兒童的生長發育及健康,甚至導致死亡。但在孕前或孕早期進行艾乙梅三項篩查檢測可以盡早發現、盡早診斷、盡早進行相應的母嬰阻斷,最大的程度降低母親將艾乙梅病毒傳染給寶寶的機率,讓寶寶可以健康成長。

02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準媽媽應該怎么做?

1、 孕產婦在孕早期盡早接受艾滋病的檢測,一旦確診感染,需慎重考慮是否繼續妊娠,如果選擇繼續妊娠,需要在定點醫院醫生指導下盡早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藥物,并定期檢查隨訪。

2、感染艾滋病孕產婦所生新生兒出生后6小時內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堅持足療程服藥,可有效得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

03預防乙型肝炎母嬰傳播準媽媽應該怎么做?

1、 孕早期盡早接受乙型肝炎的檢查,具有HBV母嬰傳播高危因素孕婦應接受預防性抗病毒治療,經抗病毒治療后發生HBV母嬰傳播的概率<1%。

2、確診乙肝陽性的孕產婦所生新生兒,均應在出生后24小時(最好是12小時內,越早越好)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國際單位。

3、 確診乙肝陽性的孕產婦所生新生兒,均應在出生后12小時內注射重組酵母乙肝疫苗,并按《預防接種規范》中新生兒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3劑次乙肝疫苗接種。

04預防梅毒母嬰傳播準媽媽應該怎么做?

1、 孕早期盡早去正規醫院接受梅毒篩查;

2、梅毒感染婦女懷孕后,應盡早到醫院接受梅毒檢測和規范的治療及圍產期保健指導,定期復查,新生兒出生時接受芐星青霉素預防性治療,梅毒母嬰傳播是可以被阻斷的。

預防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母嬰傳播是技術進步,更是愛的傳遞,是每個家庭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擔當。讓我們從自身做起,也呼吁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推動消除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母嬰傳播,為提高人口素質,幸福千家萬戶作出貢獻!

來源: 丹東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