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南陽一對八旬夫妻
因被“人頭蜂”蜇傷去世
10月4日上午9時許,兩位老人在去自家菜園途中,突然被一群“人頭蜂”蜇傷頭部等多處部位,隨后二人被送醫搶救。不幸的是,老先生于當日晚上9時許搶救無效去世,其妻子于次日上午11時許去世。
10月9日晚,兩位老人的孫子賀先生表示,爺爺今年86歲,奶奶84歲,此前身體狀況一直很好,且無其他疾病。家屬在查看現場后,懷疑有人偷走蜂巢,導致“人頭蜂”四散在附近草叢、樹木中,使得兩位老人受害,已經報警。當地警方表示,目前仍在尋找嫌疑人。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為賀先生奶奶出具的意外傷害登記表顯示,老人臨床診斷為蜂蜇傷、肺部感染等,出現頭面部、四肢多處紅斑等癥狀,急診以“蜂蜇傷”收入院。
傷人的“人頭蜂”是什么?
“人頭蜂”一般指胡蜂,它的蜂巢外部有堅硬的球狀巢殼包裹,常常掛在高處,遠看像人頭形狀,所以人們叫它“人頭蜂”。
圖源:西北大學博物館
廣義的胡蜂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胡蜂總科胡蜂科(包括6個亞科)所有昆蟲的統稱,迄今全世界已知5210種以上。我國最常見的胡蜂有3個亞科:蜾蠃亞科、馬蜂亞科和胡蜂亞科。
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分工明確、家族龐大的真社會性昆蟲(即胡蜂亞科種類、馬蜂亞科種類)會進行群體防御、群起攻擊。
胡蜂的毒液可致命
胡蜂的腹部多數一頭尖、一頭平,呈陀螺造型。它們體型相比一般蜜蜂來說更大,攻擊性強,毒液可致命。
輕微蜇傷
一般會出現紅腫、疼痛、瘙癢等局部癥狀,蜂刺部位可發生化膿、中心處壞死,可持續數天。
嚴重蜇傷
將引起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可伴有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全身多系統損害,嚴重中毒者可死亡。
胡蜂的領地意識極強
胡蜂一般會在蜂巢或其活動地盤10米內采取警戒行為。因此,誤入胡蜂領地、驚擾蜂群、觸碰到蜂巢等行為都有被胡蜂攻擊的可能,需多加注意。
(點擊查看完整視頻)
胡蜂干燥的蜂巢可入藥,被稱為“露蜂房”,因此有些人可能冒險偷取胡蜂蜂巢,而這種行為不僅危及自身安全,也容易引發胡蜂的攻擊,傷及周圍人群。
胡蜂一生營巢而居,它們不僅會在花園灌叢中、高掛枝頭、屋檐等地筑巢,也會選擇居民住宅、學校、工廠企業等人群活動場所筑巢。所以一旦發現蜂巢,千萬不要隨意處置,可撥打119報警,交由專業人員處理。
秋季高“蜂”期到!傷人事件頻發
胡蜂蜇傷發病高峰出現在8-10月,7月和11月也較多。這個時節,新產生的蜂王會與老蜂王分家,帶領部分胡蜂到別處筑巢產卵,也是蜂類的活躍期。近期已有多起被蜂蜇傷導致生命垂危的嚴重事件。
前不久,家住福建泉州的黃女士(化名)在山上采集蘑菇回家途中,意外發現一種類似靈芝的生物,便伸手采摘。不料,這一舉動驚擾了胡蜂巢,隨即遭蜂群攻擊,黃女士很快不省人事,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
10月2日,湖北十堰的文先生和朋友爬山,沒想到四人均被蜂蜇傷,其中文先生被蜇二十多口,生命垂危被送進ICU。
胡蜂的可怕之處還在于“反復攻擊”
蜜蜂的蜇針長滿倒刺,正因這些倒刺,蜜蜂蜇人后會連帶著內臟一起拔出,所以蜜蜂蜇一次就死了。
胡蜂的蜇針呈中空管狀,由2片細長的鋒利針拼合而成,相對光滑,所以胡蜂在蜇人后能輕易拔出,只要體內留有毒液就能反復進行攻擊,并注射蜂毒(含有神經性血液性毒素)。
所以,看到“人頭狀”的胡蜂蜂巢需盡快遠離,一旦被胡蜂群“反復攻擊”,后果不堪設想。
被蜂類蜇傷如何處理?
挑除毒刺
如毒刺留在體內(胡蜂蜇后不留毒刺),先不要盲目去拔掉帶毒囊的毒刺,可拿針把刺挑出來,避免用手去抓,造成毒囊破裂釋放更多毒素。
清洗傷口
用流動水沖洗10-15分鐘,有條件者用碘伏消毒。胡蜂毒素為弱堿性,沖洗后可用食醋這類弱酸性液體來濕敷傷口,中和毒素;蜜蜂毒素為弱酸性,可選用肥皂水等弱堿性液體清洗。局部止痛
24-48小時內給予局部冰敷,可以用抗過敏藥膏或清涼油涂抹,有利于皮疹的消退。
及時就醫
蜇傷后密切觀察半小時左右,一旦有呼吸困難、呼吸聲音變粗、帶有喘息聲音或出現頭痛、嘔吐、心悸、胸悶、四肢無力、手腳冰涼、血尿等情況發生,請立刻就醫。
如何避免被蜂蜇傷?
了解胡蜂習性
盡量避免在胡蜂活躍的時間進入山區、樹林等胡蜂生活的地方。
減少皮膚外露
外出時盡量穿著長袖長褲,減少皮膚暴露。
避免香味外露
胡蜂對香水等刺激性氣味敏感,應避免使用含香味的防曬霜、香水等化妝品。保管好食物和飲料,避免含糖和甜味飲料外露。
請勿隨意拍打
遇到胡蜂請保持冷靜,不要隨意拍打,以免激怒蜂群。
當下正值蜂類活躍期
秋日戶外活動請多加留意
被蜂蜇傷要盡快處置
必要時就醫
來源: 福建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