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瑞辰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審核:王孝深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主任醫師
喉是一個極其重要且神奇的器官,不僅賦予我們發聲、呼吸和吞咽等功能,還承擔著保護氣道、過濾空氣以及幫助消化食物等重要任務。
觀察一下喉部的外觀,是否覺得它猶如一座華麗的宮殿?在進食時,由會厭構成的“房頂”能夠自動關閉,防止異物進入氣管。堅固的甲狀軟骨及環狀軟骨構成了穩定而牢固的墻壁,為聲帶提供了支撐和保護。聲帶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裝置”,兩側的聲帶共同形成一扇“聲門”,下方連接氣管。當我們說話或唱歌時,氣流從肺部經過氣管進入喉部,在聲帶的作用下產生振動,并通過共鳴喉腔形成悅耳的音響。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生活中,人們都能感知喉部的存在和功能。然而,大多數人對喉部了解有限,平時也忽視其保養。直到發生病變甚至患上喉癌時才會意識到保護它的重要性,那就有些晚了。
喉癌的特征
喉癌是頭頸部常見惡性腫瘤,多發生于40歲以上的男性群體。喉癌按照解剖可分為聲門上型、聲門型、聲門下型及混合型。大多數喉癌(超過60%)屬于聲門型,早期患者常有聲音改變。隨著醫學技術和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對于喉癌的根治和保護語音功能也取得了顯著進展。
注意,這是喉癌的信號
48歲的張先生是一名中學語文老師,桃李滿天下,尤其是他那引以為傲的嗓音為許多學子朗誦過絕美的詩篇。閑暇時光,抽煙似乎是他尋找靈感的唯一來源。近日,他自覺聲音嘶啞,起初并沒有在意,以為這是平日上課說話多造成的。然而,經過數周減少說話之后,聲音嘶啞并未好轉,反而逐漸加重,他注意到自己的健康問題,開始有意識地少抽煙,但依舊認為這是平日用嗓過度加上近期感冒所致。直到有一日張先生發現自己痰中帶血,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家人的催促下,于當地醫院行喉鏡檢查,發現了雙側聲帶廣泛新生物,活檢病理為“喉鱗狀細胞癌(聲門型)”。
聲門型喉癌早期就可以出現聲音嘶啞等典型癥狀。然而大多數患者自認為是感冒或咽喉發炎所致,尤其是教師等特殊職業,如長期用聲不當導致聲帶息肉或聲帶小結,也會出現聲音嘶啞或發聲疲勞。然而,與良性疾病不同,喉癌引起的聲音嘶啞是無法通過發聲休息或抗感染治療緩解的,會逐漸惡化,聲音變得越來越沙啞、粗重,導致旁人難以聽清患者的言語,嚴重情況下可能出現失聲。隨著疾病進展,喉癌患者還會出現痰中帶血和呼吸困難。
喉癌有哪些高危人群?
1.長期吸煙及飲酒的人群。2017年美國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發布數據顯示:長期吸煙者罹患喉癌的風險是非吸煙者的10~15倍,嚴重的吸煙者風險甚至高達30倍;吸煙年齡越早、持續時間越長、數量越多、吸粗制煙更頻繁的人群發病率顯著上升;長期飲酒與喉癌也有相關性,且酒精和煙草有協同致癌作用。
2.成年型喉乳頭狀瘤和聲帶白斑病史。這兩種疾病為喉癌的癌前病變,治療后容易復發,且有癌變的可能。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長期接觸粉塵、有機化合物、放射性同位素的人群。從性別角度來看,喉癌更常見于男性;而從年齡上來看,喉癌多發生于40歲及以上人群。因此對于年齡在40歲以上、長期存在聲音嘶啞且具備上述高危因素者,尤其是男性,應盡早前往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讓喉癌現出原形
1.內鏡檢查:纖維喉鏡具有纖細、柔軟且可彎曲的鏡體,亮度高且具備一定的放大功能。這種特性使得它能夠清晰地觀察喉腔及其周圍結構,并有助于早期發現腫瘤并進行活檢。內鏡結合窄帶成像技術(NBI)更是大大提高了早期喉癌和癌前病變的檢出率。
2.影像學檢查:喉部的CT和MRI檢查有利于確定腫瘤的侵犯范圍,以及有無頸部淋巴結轉移,這對后續的治療至關重要。
3.病理學檢查:喉癌確診的“金標準”是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在喉鏡下采集標本。
早期喉癌——魚(根治腫瘤)和熊掌(保護嗓音)能否兼得?
早發現,早診斷,規范化治療才能達到好的效果。許多喉癌患者擔心治療會影響發聲,甚至喪失說話的能力,事實上,隨著治療技術和設備的不斷進步,在早期喉癌的治療中,保喉功能治療已非常成熟。
激光手術:對于表淺無深部浸潤的腫瘤,在沒有禁忌證的情況下,激光手術可作為首選。激光手術具有微創、出血少、腫瘤播散率低、保留發聲功能良好等優點。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放射治療:2024年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NCCN)發布的指南中將放療與手術治療作為同等推薦,放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過90%。放療在保留嗓音功能方面表現出良好的效果,無需手術或氣管切開,不會對聲帶造成機械性傷害,盡可能保留喉部完整性。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