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關節咔咔響就是關節炎!”

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伸展、起身或做一些大動作時,關節就會發出咔咔的彈響聲,網上不少人認為,關節之所以發出清脆的彈響聲,是因為得了關節炎,這是真的嗎?

流言分析

這種說法不準確。

關節發出彈響聲在生活中很常見,并不一定就是得了關節炎,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疾病,它累及膝蓋、肩膀、手指等,讓人疼痛難忍。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一旦關節稍微有點疼痛,就擔憂自己患上了關節炎。也有不少人認為,關節炎是由濕冷天氣引起的。更有網傳說法稱,關節咔咔響就是關節炎。

那么,這些說法是真的嗎?今天是世界關節炎日,我們一起來了解關節炎,呵護關節健康。

圖蟲創意-1350995054033240075.jpeg

版權圖庫圖片,轉載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關節炎病因復雜

典型癥狀有 4 種

要想回復上述問題,我們先來關節炎的病因及癥狀。

關節炎泛指發生于人體一個或多個關節,以腫脹、疼痛、壓痛為主要表現的關節疾病。關節炎并不是一種單一疾病,是許許多多疾病表現在關節的一種表現。
引起關節炎的疾病很多,不同病種的關節炎發病原因不同,比如骨關節炎跟關節老化退變有關,痛風性關節炎跟嘌呤代謝異常有關,常常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根據發病原因可分為以下常見類型:

①骨關節炎:又稱關節退變、骨質增生;

②免疫相關性關節炎:包括類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性關節炎以及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等免疫病累及關節所表現的關節炎等等;

③晶體性關節炎:最常見痛風;

④創傷性關節炎:由關節創傷引起;

⑤感染性關節炎:因關節局部感染細菌、結核、真菌等病原菌引起;

⑥其他:少數病人可因腫瘤、代謝性疾病等多種原因引起關節炎。其中骨關節炎、免疫相關性關節炎、晶體性關節炎歸屬風濕免疫病范疇。

不同類型的關節炎好發部位及表現特點不同,比如:

骨關節炎好發于膝關節,上下臺階時疼痛明顯;

痛風初期多單關節發病,好發于大足趾,發作性紅腫劇痛;

類風濕關節炎多累及雙腕、雙手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表現為多關節、小關節、對稱性;

強直性脊柱炎以腰背痛最常見,夜間明顯,也可有四肢關節受累;

銀屑病性關節炎與強直性脊柱炎類似,同時伴有銀屑病皮疹及指甲改變等。

關節腫脹、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礙、伴隨晨僵是關節炎的 4 種典型癥狀:

1、腫脹:由關節炎癥引起關節腔積液、滑膜增生和軟組織水腫等所致,部分關節腫脹可伴有局部皮膚發紅,比如痛風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常表現為紅腫。

2、疼痛:多在活動時出現,部分類型的關節炎也可在休息時明顯,比如強直性脊柱炎的腰背痛,還有關節炎僅表現為有壓痛。

3、畸形及功能障礙:大部分關節炎若不及時控制會出現關節骨破壞、關節周圍肌腱韌帶損傷而出現關節畸形,并且導致關節功能障礙。

4、伴隨晨僵:部分關節炎病人可伴有晨僵,即早晨起床時雙手僵硬感明顯,甚至僵硬疼痛,活動后可以減輕或消失。

在日常生活中,多種原因可以誘發關節炎急性發作或關節炎加重,常見有關節受涼、過度的運動、感冒等誘發加重、不合理飲食誘發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等。了解關節炎癥狀表現特點,有助于幫助大家識別不同病種的關節炎,但不同病人存在個體差異,對于不同病因引起的關節炎,其治療方案與預后不同,因此,一旦出現關節炎征兆,建議大家及時就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改善預后。

2 條常見的

關節健康相關流言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關節,但對它的了解卻很少,網上更流傳著很多關于關節健康的傳言,今天就一起來辨別這些傳聞的真假。

流言一:關節炎是由濕冷天氣引起的。

真相:該說法不準確。

分析:關節炎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可能與免疫、遺傳、感染、代謝等多個因素有關,因此并不能說關節炎就是由濕冷天氣引起的,任何氣候條件下都有可能患關節炎。

但濕冷環境確實容易引起關節炎加重,關節炎之所以在潮濕、寒冷的環境會加重病情,可能與濕冷刺激引起受損關節血管收縮,組織缺氧有關。而溫暖的氣候條件下,受損關節血液循環得到改善,疼痛也會隨之緩解。

流言二:關節咔咔響就是關節炎。

真相:答案是不一定。

分析:關節咔咔響有多種原因可能,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大多數關節彈響屬于生理性,例如摁手指發出的響聲,這種響聲形成的確切機制不清楚,有認為是關節活動時關節腔氣體進入關節滑液中擠壓破裂形成,對身體危害不大。

但有部分人在關節彈響的同時,還會伴有酸疼、腫脹等不舒服的感覺,甚至活動受限,比如發生在髖、膝關節的彈響疼痛,提示關節局部存在組織損傷等病理性改變,需要就診醫生。

預防和緩解關節炎

可以這樣做

合理的飲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必要的防護對關節炎的預防和癥狀控制非常重要,大家可以注意這幾點:

合理飲食:尤其是痛風性關節炎,盡量避免酒、海鮮、豆制品、動物內臟等高嘌呤或影響嘌呤代謝的食品,少喝雪碧、可樂、奶茶、果汁等碳酸飲料和富含果糖飲料,多飲水。

控制體重:對于肥胖人群來說,減重是減輕關節負重,預防骨關節炎的重要措施。

適當運動:運動前應做好充分準備活動,運動時注意糾正姿勢,膝骨關節炎盡量避免上下臺階運動;注意運動量的合理控制,運動后可能會出現短時關節痛癥狀加重,通常以活動后休息 2 小時內癥狀緩解為度。

警惕微生物感染:目前發現,部分病原微生物感染也與各關節炎有關,包括腸道菌群失調、上呼吸道感染等,因此警惕微生物感染也是防治關節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注意關節保暖:關節的保暖能夠有效緩解寒濕天氣下的關節炎的疼痛。

照“謠”鏡

疾病的發生,病因通常都是復雜的,而不是單一因素就能導致的,疾病的癥狀也一般都是多樣的,所以我們不能僅憑一種表現就來“自我診斷”,這很可能會導致出現誤判。

如果懷疑自己身體可能出現了某種疾病,建議大家結合自身情況,根據多種因素來綜合判斷,判斷不準確時,及時就醫問診,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

策劃制作

作者丨李涯松 浙江省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

審核丨丁宇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中醫醫學部副主任 骨傷科主任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