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強 北京協和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白文佩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 主任醫師
乳腺癌,作為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逐年上升趨勢,給女性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然而,通過深入了解乳腺癌的誘發因素、典型癥狀、確診方法及預防措施,我們可以有效地降低其風險并提高治療效果。
一、乳腺癌的誘發因素
乳腺癌的發病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這些因素大致分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兩大類。
1.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遺傳和女性生理特征。
遺傳因素在乳腺癌發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約20%的乳腺癌病例與遺傳有關。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別是直系親屬中有患病者,其患病風險顯著增加。此外,女性的生理特征如月經初潮早、閉經晚、月經周期短等也是不可忽視的風險因素。這些生理特點可能導致體內雌激素水平長期處于較高水平,從而增加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2.可控制因素則更多地與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環境選擇有關。
生育與哺乳是其中的關鍵因素。未生育或未進行母乳喂養的女性,其乳腺癌風險相對較高。而積極的生活方式,如堅持體育鍛煉、保持合理體重、均衡飲食以及限制酒精攝入等,均能有效降低乳腺癌的發病風險。此外,環境因素如城市污染、工作壓力等也可能對乳腺癌的發病產生影響,而圍絕經期或絕經后激素替代治療的使用也被認為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風險。
二、早期發現與診斷
乳腺癌的早期發現與診斷對于提高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生存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乳腺癌最典型癥狀的是無痛性包塊,其他癥狀包括乳頭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乳頭內陷、皮膚改變等。然而,這些癥狀并非所有乳腺癌患者都會出現,且部分癥狀可能與其他乳腺疾病相似,因此僅憑癥狀進行自我診斷并不可靠。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得益于國內乳腺癌篩查的廣泛普及,越來越多的病例得以在早期被發現。早期乳腺癌大多數尚未形成大體積腫塊,多數為不可觸及的乳腺病變,這些大都是通過體檢進行乳腺超聲或乳腺鉬靶發現的。國人女性腺體較國外女性致密,更適合以超聲為主的篩查模式。為了早發現、早診斷乳腺癌,建議35歲以上女性每年進行一次乳腺超聲檢查,對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這一年齡可以提前到20-25歲。
乳腺癌的確診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臨床檢查和輔助檢查來實現。醫生首先會通過乳房觸診進行初步篩查,隨后可能安排超聲檢查、乳腺鉬靶X線檢查等影像學檢查以進一步評估腫塊性質。當這些檢查提示惡性可能時,最終的確診需要通過組織病理學檢查來完成。這一過程雖然繁瑣,但它是確保診斷準確性和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的基石。
三、破除誤解:科學面對乳腺癌
在乳腺癌防治過程中,公眾對乳腺癌的誤解往往成為延誤診斷和治療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關于乳房腫塊的認識誤區尤為突出。許多女性認為乳房腫塊只要不痛就沒有問題,從而忽視了其潛在的危險性。事實上,無痛性包塊正是乳腺癌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因此,一旦發現乳房有腫塊,無論是否有疼痛或其他伴隨癥狀,都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此外,關于隆胸手術是否會誘發乳腺癌的問題也備受關注。雖然隆胸手術與乳腺癌的關聯復雜且具體關聯程度取決于隆胸方法和技術,但現有的研究表明,采用正規、安全的隆胸方法和技術并不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風險。然而,為了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女性在選擇隆胸手術時應謹慎選擇醫療機構和醫生,并充分了解手術的風險和注意事項。
四、乳腺癌的預防與自我檢查
預防乳腺癌,重在生活方式的調整。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定期運動、均衡飲食、控制體重、限制酒精攝入,是降低乳腺癌風險的有效途徑。對于健康人群而言,每周至少4小時的體育鍛煉能夠大幅度降低乳腺癌的發病風險。控制體重,避免過度肥胖,對于60歲以上的女性尤為重要,絕經后超重或肥胖會導致乳腺癌的發生風險升高。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類食物的攝入,同樣有益于乳腺健康。此外,避免過量飲酒,也是預防乳腺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對乳腺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通過自我檢查和定期的專業篩查,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檢出率。女性應掌握自我檢查的技巧,定期觀察乳房外觀,觸摸乳房,留意任何細微的變化。同時,35歲以上的女性應每年進行乳腺癌篩查,對于乳腺癌發病風險較低的女性,若自我檢查未發現異常,可適當延長篩查間隔。男性雖然乳腺癌發病率低,但同樣應該關注乳房健康,一旦發現異常,也應立即就醫。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