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的突發往往讓人猝不及防,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

不少患者對威脅心臟健康的慢性疾病,

卻采取一種拖延回避的態度,

60歲的張大姐(化名)

就因忽視自己的“三高”問題,

最終突發心梗,心臟穿孔,命懸一線!

對“三高”不管不顧****女子最終心臟破裂

張大姐曾是干農活的好手,但這幾個月,她總感覺使不上勁,稍累一些就喘不上氣。當地村醫了解情況后,懷疑她可能有冠心病,多次勸張大姐趕緊去醫院檢查。
其實張大姐早在10年前就發現患有高血壓,因為平時沒啥癥狀,她完全沒把高血壓放心上,甚至連藥都不吃。

5年前,張大姐又被查出糖尿病和高血脂,在家人的勸說下,張大姐才開始吃降壓、降糖藥,但幾乎不監測血壓、血糖,高血脂就更無從管起,也沒去調整飲食習慣。

前不久,張大姐一大早就前往田里勞作,可沒一會就感覺胸前悶痛厲害,全身無力,直冒冷汗,躺在地上半天癥狀也無法緩解。隨后村醫趕到現場,直接撥打了120,張大姐被送到了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福建省立醫院)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的緊急冠脈造影提示,張大姐心臟的三根主要血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狹窄,其中一根還是供應左室前壁的主要血管,它****幾乎完全閉塞,正是這條“罪犯”血管,引發了張阿姨這次急性心梗

于是,心內科醫生緊急手術。術后,張大姐胸痛癥狀很快緩解,各項生命體征也趨于穩定。

沒想到術后第二天,張大姐胸痛再次發作伴血壓下降,還出現嚴重休克。經心臟超聲發現,張大姐的心包內有大量積液,這提示是出現了急性心肌梗塞的嚴重并發癥——心臟穿孔,張大姐隨時有生命危險。病情危重,張大姐被緊急轉入ICU,最終在ICU團隊的搶救下轉危為安。

“三高”不是小毛病****皆為心臟病發作的隱形推手

心臟破裂穿孔屬于心肌梗死后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在1%以下,但病死率高達90%以上。張大姐能搶救回來,可謂不幸中的萬幸。”福建省立醫院ICU主任醫師吳畏說。
臨床上,像張大姐這樣忽視日常健康管理的患者還有很多,他們將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視為無足輕重的“小毛病”,殊不知這些正是心臟病發作的隱形推手

要想預防或延緩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必須嚴格控制“三高”****。尤其是血脂,它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目前公認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日常要合理膳食,控制總熱量和減少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以及膽固醇攝入,每日不可超過300mg

對超重和肥胖的患者,建議通過控制飲食與增加運動降低體重。

對于普通人來說,要將低密度脂蛋白LDL-C控制在3.4mmol/L。

對于有“三高”的患者來說,這一指標應控制在1.8mmol/L。

目前降脂治療方案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三高”患者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嚴格控制。

此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4倍,如果血壓、血糖控制不佳,會迅速加重血管粥樣硬化。因此,要確保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

吳畏同時強調,勞動不能替代運動。運動在心臟病的預防和康復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對于心梗后的運動需謹記量力而為,循序漸進,建議盡量在心臟康復中心系統評估后進行。

心臟健康是一個長期維護的過程,日常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減少壓力等。

當心臟病的警報信號初現端倪,如頻繁的心悸、胸悶、氣短、胸痛等癥狀時,更應立即就醫,進行全面的心臟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并干預潛在的心臟問題。

來源: 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