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文嫻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汪芳 北京醫院 主任醫師
病毒性心肌炎,實則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發的心臟疾病。它悄無聲息地侵襲心臟肌肉,導致炎癥,進而影響心臟功能,輕者可能影響不大,重者則可能引發致命的后果。
面對病毒性心肌炎,正確的治療與充分的康復至關重要。
一、如何治療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療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涉及多個環節。
首先,休息是治療的基礎。患者在急性期應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以減輕心臟負擔,促進心肌細胞的修復。
其次,雖然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藥物治療病毒性心肌炎,但在特定情況下,醫生可能會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來抑制病毒復制。然而,使用抗病毒藥物時需謹慎權衡利弊,因為它們并非對所有患者都有效,且可能帶來一定的副作用。
對于出現并發癥的患者,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等,需要采取相應的對癥治療措施。這些措施旨在緩解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并為心肌炎癥的恢復創造條件。
在嚴重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情況下,患者可能需要機械輔助循環來支持生命。體外膜肺(ECMO)是一種常用的機械輔助循環設備,它能有效減輕心臟負擔,幫助患者度過危險期。在最初沒有ECMO的時代,也使用過IABP,即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能夠讓心臟適當休息,讓受損的炎癥心肌自行恢復,減輕心臟負荷。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最后,在治療過程中,醫生可能會使用一些輔助藥物來調節免疫反應、減輕心肌細胞的損傷。常用的免疫調節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免疫球蛋白等,這些藥物能夠抑制免疫反應的過度激活,減輕心肌細胞的損傷。但需要注意的是,免疫調節藥物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賴性,因此在使用時需謹慎權衡利弊。
二、病毒性心肌炎的康復與管理
病毒性心肌炎的康復過程需要患者和醫生的共同努力。病毒性心肌炎治療后恢復的時間因個體差異而異,但一般來說,臨床過程大約需要10天左右來基本緩解癥狀。然而,炎癥的完全恢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非某一特定時間點的突然轉變。
在康復初期,為了促進心肌細胞的充分修復和心臟功能的恢復,我們建議患者進行較長時間的休息。通常建議患者在最初的一個月內保持嚴格的休息,避免任何劇烈運動和體力活動。之后,在3-6個月的恢復期內,逐漸增加體力活動,但仍需避免過度負荷,以防止心臟擴大和心功能受損。
對于學生和兒童來說,在最初的一個月內,建議完全避免體育活動,并在接下來的半年內繼續避免參與高強度的體育活動。這樣可以確保心臟有足夠的時間來恢復,避免對心臟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在康復過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和檢查,以監測病情變化和治療效果。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監測計劃,包括心電圖、心臟彩超、心肌酶譜等檢查項目。這些檢查項目能夠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為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對于病情嚴重或遺留心臟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進行長期管理。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心臟康復鍛煉等。同時,患者還需要定期進行復查和檢查,以監測病情變化并調整治療方案。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