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常常忙于應對工作、學習和家庭的各種壓力,心理健康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秋季來到,天氣雖逐漸涼爽,一些人卻也會觸景傷情,此時節也是抑郁高發季節,難怪有人說,秋天有“肅殺之氣”。今天(10月10日)是第33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經意的“小習慣”,會對我們的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呢?

微信截圖_20241010105910.png

過度依賴社交媒體

睡前刷刷手機、平板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常態,但長時間盯著屏幕不僅會導致視力下降,引起頸部和背部疼痛,更重要的是,它會干擾我們的睡眠周期和情緒,影響生理健康。看著網上的“成功學”和“心靈雞湯”,不斷勾起我們的迷茫感和挫敗感,徒增焦慮,甚至影響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規律;虛擬互動更是無法替代真實的面對面交往,讓人日益孤獨,久而久之,陷入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

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和作息

飲食不僅關乎身體健康,也與心理健康緊密相連。高糖、高脂肪、高鹽的食物雖然能短暫提升情緒,但長期攝入會導致體重增加、血糖波動,進而影響心情和認知功能。相反,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優質蛋白質,有助于穩定血糖水平,提升心情。此外,保持水分充足也是不可忽視的,脫水會引起頭痛、疲勞,甚至加重焦慮感。

長期不規律的作息時間會擾亂人體的生物鐘,導致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下降。缺乏足夠的休息不僅會讓人感到疲憊不堪,還會影響情緒穩定,增加焦慮、抑郁的風險。

微信截圖_20241010110044.png

缺乏真正的興趣愛好

對于擁有興趣愛好的人來說,這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能使生活充滿活力,是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重要途徑。沒有興趣愛好意味著缺乏自我探索和表達的渠道,可能導致生活變得單調乏味,缺乏目標和動力。長期下來,個體可能會感到空虛、無聊和不滿,甚至出現自我價值的懷疑和焦慮。此外,興趣愛好也是與他人交流和建立社交關系的重要方式,缺乏興趣愛好可能限制社交活動,增加孤獨感和社交隔離的風險,進而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回避情緒,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人類基本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當這些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人們可能會感到孤獨、失落和不被重視,長期下去可能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另外,忽略自己的感受會導致情感壓抑,這些被壓抑的情緒會在內心深處積累,形成心理壓力,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情感需求得不到表達,個人的自我認識和情感發展也會受到限制,難以形成健康的自我認知和情感調節能力。

心理健康事關個體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通過調整飲食作息、規律運動、加強健康社交、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心理健康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

綜合來源:國家衛健委、新華網等

本文圖片及封面圖片來自版權圖庫,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