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至28日,河南農業大學“頭雁”導師趙建中、葉優良、馮春久等前往杞縣、禹州等地對“頭雁”學員進行回訪,幫扶指導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頭雁”導師第一站來到位于杞縣五里河鎮卷棚樓村的杞縣科技小院。該科技小院是葉優良教授帶領十幾名研究生、本科生于2014年5月成立的,他們在這里常年普及推廣大蒜生產技術,引進優良品種,還針對大蒜生產中的施肥不合理、土壤重茬、病蟲害嚴重、產量低、品質差等問題開展大蒜全產業鏈研究,為杞縣成為“中國大蒜第一縣”立下了汗馬功勞。
聽說導師來了,剛參加完河南農業大學2024年“頭雁”第三期培訓歸來的學員李常軍便放下飯碗,急匆匆地趕到科技小院。李常軍流轉有200畝地,種植小麥、玉米和大蒜等作物。有事沒事,他就常來科技小院轉轉,和這里的老師、同學們聊聊莊稼活兒。哪個品種好、施用什么肥料、怎么改良土壤,都是李常軍從科技小院里了解到的,慢慢地,他和葉優良教授也熟悉了起來,總想著如果能和這些大學生一樣成為葉教授的學生該多好。沒想到,他參加了今年的河南農業大學“頭雁”培訓,讓他夢想成真。
見到葉教授,李常軍便說起自己的想法,馬上就要大蒜備播了,自己想擴大大蒜種植規模,但不知道選擇哪個品種好。聊完大蒜,他又拉著導師們來到他種的玉米田里看看,郁郁蔥蔥的玉米植株長勢非常好,玉米穗也非常飽滿,但種植密度有點兒大,導師們提醒他要注意一下。聊得正火熱的時候,鄰村同是“頭雁”學員的李輝也趕來了,一起和導師們說起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不知不覺,時間過去很久,導師們還要趕往下一站禹州市,兩位學員意猶未盡,葉優良教授說:“科技小院就是你們的家,以后有事沒事就常來坐坐,這里的教授、博士,還有大學生們都是為大家服務的,有問題就來找我們。”
禹州科技小院在禹州市順店鎮康城村,是葉優良教授在河南成立的第一家科技小院,已經在這里駐扎了12年,常年駐有十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要是幫助農民探索小麥、玉米輪作技術,普及推廣整村、整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導師們趕到這里時已近黃昏,“頭雁”學員袁小許早已等候在這里。
袁小許2021年在順店鎮成立了河南禹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主要以谷物、豆類、中草藥種植以及農產品銷售、加工等為主,同時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2021年之前,袁小許從事的是建筑行業,隨著建筑行業不景氣,他便想轉戰到農業。最初他對農作物生長、農田管理知之甚少,禹州科技小院在康城村舉辦的一次培訓讓他受益匪淺,他當場決定要多跟小院聯系,學習種植技術。
河南農業大學“頭雁”培訓開始后,科技小院的老師主動告訴袁小許這個好消息,并幫他報上了名,使他成為“頭雁”學員。他將學習到的新技術和新理念及時應用到自己的農田里,尤其是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的應用,讓他受益頗大。2023年,麥收時期遭遇連陰雨天氣,他在科技小院的技術指導下,適時晚播、科學管理,小麥收獲時霉變、發芽等問題很少,小麥畝產超過1100斤,這讓他對科技小院提供的技術建議更加信賴。
見到導師,袁小許高興地說:“現在正和科技小院的師生們探索無人農場和智慧農場的構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足不出戶點點手機就可以完成2000畝地的全程管理。”
來源: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