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中華醫學會
審核:肖丹 中日友好醫院 研究員
尼古丁本身并不直接致癌。
尼古丁是一種存在于茄科植物(包括煙草)中的生物堿。人們在吸煙時,會同時吸入尼古丁,尼古丁被人體吸入后經血液傳送,通過血腦屏障,平均只需要10秒即可到達腦部,促使大腦產生令人感到愉悅和興奮的多巴胺及其他神經遞質。從這一點來講,尼古丁確實具有成癮性和依賴性,吸煙容易上癮在很大程度上確實是尼古丁造成的。因此,很多人把尼古丁和煙草畫上了等號,認為“吸煙有害健康、吸煙可以導致癌癥”的罪魁禍首就是尼古丁,其實不然。在煙草燃燒時產生的煙霧中,除了尼古丁,還有多種有害氣體(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氫等)、多種重金屬和放射性物質(如鎘、鉛、汞等),當然,還少不了多種致癌物(如稠環芳香烴、N-亞硝基胺類物質、芳香胺類物質、甲醛、1,3-丁二烯等),這些致癌物可以使身體的DNA發生突變,最終導致肺癌、口腔癌、鼻咽癌、食管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由此來看,尼古丁并不等同于煙草,尼古丁與癌癥之間并沒有直接的關系。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