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中華醫學會

審核:趙杰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主任藥師 教授

胃潰瘍的發生與某些藥物的使用是有一定關系的。

大家都知道胃里存在大量的胃酸,胃酸具有很強的腐蝕性,但在正常情況下胃卻安然無事,這是因為胃內有一層厚厚的黏液層,同時胃黏膜還會分泌很多物質來保護胃壁。某些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抗凝藥物等)的使用可能會導致胃酸生成過多,最開始是損傷胃黏膜,進一步發展,可導致胃黏膜下的肌層形成開放性瘡口,即潰瘍。如果損傷持續加重,這個“傷口”會繼續加深,導致消化道穿孔或大出血,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在導致胃潰瘍的藥物中,非甾體抗炎藥占據很大一部分。平時出現發熱、牙疼、關節痛、痛經、痛風等癥狀時使用的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塞來昔布等藥物,還有冠心病患者經常使用的阿司匹林,均屬于非甾體抗炎藥,這類藥物有可能會造成胃黏膜損傷。需要注意的是,發生胃痛(有可能是胃潰瘍引起)時,千萬不可隨意購買鎮痛藥物,如果自行使用非甾體抗炎藥來鎮痛,只會雪上加霜,不僅掩蓋原有的癥狀,還可能加重病情,此時應及時就醫,查明原因后再接受規范化治療。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