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士程 北京協和醫院 主治醫師
劉 霜 北京協和醫院 主治醫師
審核:朱華棟 北京協和醫院 主任醫師
秋季大量海鮮上市,海鮮雖美味,但食用不當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那么,
我們在處理海鮮、進食海鮮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1.處理海鮮時要戴上手套
海水很咸,但不是無菌之地,如果海鮮表面的病菌順著傷口進入人體,可以引起感染,如果這個病菌是創傷弧菌,甚至可能導致截肢或有生命危險。所以,處理海鮮的時候一定要戴好手套,有傷口的時候應尤為注意。如果不慎被刺傷,先用清水沖洗傷口,使用75%酒精或聚維酮碘消毒(可以擦拭或浸泡)至少3分鐘,可殺死這種病菌,如果傷口處發紅、有水皰需盡快就醫。
2.加工海產品的砧板需要生熟分開
部分海產品上的病菌在環境中存活時間較長,處理海產品后要注意清洗消毒,否則容易污染其他食物,引發疾病。
3.海鮮要徹底加熱
有人說,生腌是是對海鮮最大的尊重,但生腌更是對身體的巨大挑戰。海鮮中有各種致病菌、寄生蟲,生腌中的料酒、白酒不足以殺滅所有的致病菌,如果加熱不充分也可能導致感染。輕則引起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有些寄生蟲可以在人體內存活十余年甚至數十年,發現時可能為時已晚。所以,切記,海鮮要徹底加熱!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通常來說,吃了烹飪不當的海鮮后最容出現的癥狀就是腹瀉,如果腹瀉了該怎么辦?
首先,我們要了解腹瀉的危害,一方面,如果腹瀉量較大,可能引起脫水,繼而可能引起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問題,如大量脫水后的血液濃縮可能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大量脫水可導致血容量不足,從而引起休克;另一方面,腹瀉可能導致體內重要的元素——電解質丟失,如鉀、鈉、氯等,嚴重的低鉀、低鈉血癥可能危及生命。除此以外,如果引起腹瀉的原因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后果不一而論,進食海鮮后出現的腹瀉還需要警惕傳染病的可能,所以進食海鮮后出現了腹瀉,甚至出現發熱等癥狀,需要盡快就診。就診前可以進行如下準備。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1.留下你的便便
如果可以,拍照留念,因為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你可能很難辨認出黏液膿血便、柏油樣便、糊狀便,所以,拍個照片,交給醫生。有時第一次排便可能還會有殘存的正常的便便,此時,請以不正常的便便為準。
如果可以,請在醫院排便,并留下標本,不要擔心自己排的水樣便無法化驗,我們有乘放水樣便的小瓶。如果候診的時候突然想排便,可以先留標本。
2.出現腹瀉后第一時間要補液哦!
最關鍵的是避免大量腹瀉引起脫水。如果沒有劇烈的嘔吐,則需要經口補充水分,首選電解質溶液,如口服補液鹽;補水的量,至少要比排便的量多。如果大量飲水后不適,可以少量多次地飲水。
最后,還是要提醒大家,海鮮雖美味,入口需小心哦!
參考文獻
【1】巴劍波,陳雙紅,徐雄利,等. 創傷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對消毒劑敏感性研究[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09,26(2):123-125.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