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靜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資陽醫院
審核:陶世冰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資陽醫院 主任醫師
年近60歲的李大哥因腹痛超過6小時來醫院就診。其臨床表現為肚臍周圍脹痛,加之腹部彩超的輔助診斷,醫生考慮李大哥為急性闌尾炎,遂行闌尾切除術。可病理檢查的最終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居然是闌尾杯狀細胞腺癌!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本以為只是一個“小小”的闌尾炎,況且彩超檢查和臨床表現也是比較明顯的,怎么就變成了闌尾癌?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來認識一下闌尾這個器官。
闌尾的大小、形態和位置因人而異,通常位于人體右下腹部,在回腸和盲腸交界處,是從盲腸下端延伸出的一條細管狀器官,形狀如同一條蚯蚓,其遠端為盲端(末端是閉合的,與外界不相通)。闌尾一般長5~7厘米,偶爾會有人長達20厘米或短至1厘米,其外徑一般多為0.5~1.0厘米,偶有外徑達1.5厘米或僅為0.2厘米者。闌尾這種細長的呈S形、卷曲狀的解剖結構特點是導致其易發炎的形態學基礎。
很多人認為闌尾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器官,其實,闌尾富含淋巴組織,而且有很多分泌細胞,具有參與腸道免疫功能、分泌消化酶、促進腸蠕動等作用。還有研究表明,闌尾具有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闌尾炎是最常見的闌尾疾病,常由阻塞、感染等因素所致,但很多人不知道,與其他器官一樣,闌尾也會得腫瘤,甚至是癌癥。例如,長期慢性炎癥可能會增加患闌尾癌的風險。當然,闌尾癌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確,遺傳、年齡、慢性炎癥、飲食習慣、環境等因素都可能與闌尾癌的發生有關。
闌尾癌是闌尾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的統稱,相對少見。在病理學上,闌尾癌包括普通型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細胞癌、未分化癌、闌尾杯狀細胞腺癌等。除了闌尾癌,闌尾腫瘤還包括低級別闌尾黏液性腫瘤、高級別闌尾黏液性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淋巴造血系統腫瘤等。
闌尾癌患者通常沒有特異性癥狀,多因體檢或腹痛、腹脹來院就診時發現,其影像學表現和臨床表現多與闌尾炎相似,大部分病例的確診是術中或術后對標本進行病理檢查時偶然發現的。換句話說,有的闌尾癌很會“偽裝”,外觀看上去“人畜無害”,實際上,癌細胞早已在闌尾中“生根發芽”,開篇提到的李大哥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當出現類似闌尾炎的癥狀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闌尾癌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部分患者切除闌尾即可。但需要強調的是,臨床醫生會根據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腫瘤的病理學類型、累及范圍、發展趨勢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再選取不同的治療方案。
請謹記,不要輕視“闌尾炎”,小疾病有可能拖成大煩惱!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