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捷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楊云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主任醫師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5歲以下,尤其是2歲以下兒童,是腹瀉的高發人群。主要與兒童身體多個系統功能不成熟,包括免疫系統的不成熟,以及腸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等因素。

在世界范圍內,腹瀉是造成兒童死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要引起重視,主要是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一、兒童腹瀉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腹瀉主要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一般與病毒、細菌感染有關,最常見的是病毒感染性腹瀉。在秋冬季節,2歲以下的嬰幼兒患輪狀病毒性腸炎最常見,表現為發熱、嘔吐,蛋花湯樣便、水樣便,病程一般一周左右,特別容易出現并發癥。年齡大一些的孩子,諾如病毒性腸炎比較常見,又叫冬季嘔吐,以嘔吐為主,可能也會伴有發熱、肌肉酸痛、腹瀉等表現,特別容易聚集性暴發。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夏季,細菌感染比較常見,細菌性腸炎表現為發熱、上吐下瀉,黏液膿血便等。寄生蟲感染隨著衛生條件不斷提高,發生率比之前低了,但依然還是存在的。

非感染性腹瀉一般跟飲食、氣候有關系,比如添加輔食過快,或添加的種類過多,孩子消化不良,容易出現腹瀉;夏天給孩子喝過多的奶制品或含糖飲料,也容易導致腹瀉;孩子食物過敏,消化道癥狀主要以腹瀉為主;天氣忽然變涼,孩子胃腸蠕動加快,也容易出現腹瀉。

總的來說,5歲以下的兒童自身各個系統發育不是很成熟,因感染及非感染性因素,很容易發生腹瀉。

二、兒童腹瀉可以吃什么藥?

世界衛生組織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推薦了治療腹瀉的基本藥物,家庭可以適當儲備一些。

第一,口服補液鹽。孩子腹瀉特別容易脫水,嚴重的脫水會導致休克等多種并發癥,是造成孩子直接死亡的原因。因此孩子一旦出現腹瀉,就要開始補液,預防脫水的發生。根據腹瀉次數以及孩子的年齡,補充合適的液體量。如果孩子口服補液鹽喝不進去,或者喝了之后脫水癥狀進行性加重,出現眼淚少或無淚、尿量減少、皮膚彈性降低、囟門凹陷、唾液減少、肢端發涼、精神萎靡等癥狀,要及時送醫治療。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第二,蒙脫石散。蒙脫石散是一種腸黏膜保護劑,能起到止瀉的作用,相對也是比較安全的。根據年齡選擇合適的劑量,跟食物間隔開兩小時服用,效果比較好。

第三,腸道微生態制劑。腹瀉的孩子多數情況下存在腸道菌群失調,補充益生菌能緩解腹瀉、縮短病程,保護腸道黏膜屏障。然而,特別嚴重的侵襲性細菌性腸炎,有黏液膿血便,腸道屏障出現損害,這種情況慎用益生菌。益生菌的種類選擇聽取醫生的建議,或者孩子之前吃的某種益生菌效果還不錯,可以試驗性地給孩子先補充上。

第四,鋅制劑。鋅制劑能促進腸黏膜修復,也能促進消化酶活性恢復,包括乳糖酶。對縮短腹瀉病程,包括未來2-3個月不再發生腹瀉,都非常有幫助。

孩子出現輕中度腹瀉,可以試驗性地在家給孩子服用以上這幾種藥物進行對癥治療,如果不見好轉,或者出現嚴重并發癥,及時就診。

三、兒童腹瀉需要吃抗生素嗎?

孩子出現腹瀉,許多家長首先傾向于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然而,這種做法是不對的,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

首先,非感染性腹瀉不需要吃抗生素,要找到病因,是喂養不當引起的,還是因為食物過敏引起的,解除原因是最主要的。

感染性腹瀉最常見的不是細菌感染,而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不需要吃抗生素。侵襲性細菌性腸炎,腸道黏膜破壞比較嚴重,出現高熱、黏液膿血便,炎癥指標特別高,大便中紅細胞、白細胞也特別多,這種情況下才需要抗生素治療。

孩子出現腹瀉,要不要用抗生素,一定要遵循醫囑,需要用的時候用,不需要用的時候不要用。抗生素會導致孩子腸道菌群失調,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