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軍祥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楊云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主任醫師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胃、十二指腸消化性潰瘍是困擾許多人的常見疾病。它不僅影響我們的飲食質量,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了解正確的治療方法與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對于預防復發、促進康復至關重要。

一、治療方法與注意事項

胃、十二指腸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藥物治療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段,其中包括黏膜修復劑、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以及黏膜保護劑等。其中,黏膜修復劑、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滯劑能夠促進潰瘍愈合;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等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有助于潰瘍面的愈合;H2受體拮抗劑雖然效果略遜于質子泵抑制劑,但在某些情況下仍可作為輔助治療;黏膜保護劑則對胃黏膜起保護作用。對于伴有胃脹、打嗝等癥狀的患者,還可以使用胃動力藥來改善癥狀。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十二指腸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之一。數據顯示,約80%的胃潰瘍患者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因此,對于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十二指腸消化性潰瘍患者,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至關重要。

對于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需要進行根除治療。根除方案通常采用“三聯療法”或“四聯療法”,包括一種質子泵抑制劑(或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滯劑)、一種鉍劑以及兩種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療周期通常為10至14天,大部分患者在此期間可以成功清除幽門螺桿菌。然而,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口苦、腹瀉等副作用,因此患者的依從性十分重要。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當藥物治療無效時,需進一步鑒別診斷;對于出現大出血、穿孔、梗阻等情況時,則需要考慮內鏡檢查治療或手術治療。

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在日常生活中,胃、十二指腸消化性潰瘍患者應當特別注意飲食管理。定時定量進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食物,減少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品的攝入。此外,應當避免過多甜食,因其會促進胃酸分泌。建議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并以軟食為主,如稀飯和面條等,以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長期處于緊張或抑郁狀態,因為負面情緒會導致胃酸分泌增加,進而加重病情。積極的心態有助于疾病的恢復。

戒煙限酒也是十分必要的。煙草中的尼古丁會影響幽門括約肌的功能,促使膽汁反流,從而加重潰瘍。酒精則會直接損害胃黏膜,兩者均需避免。同時,避免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和激素類藥物,因為這些藥物會破壞胃黏膜屏障,引發或加劇潰瘍。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三、預防復發與早期發現

胃、十二指腸消化性潰瘍雖然可以治愈,但若不注意生活習慣,復發的風險依然很高。除了上述提到的注意事項外,還需要定期復查,確保幽門螺桿菌被徹底清除。同時,一旦出現疼痛規律改變、治療效果不佳、體重減輕、持續出血等癥狀時,應高度警惕癌變的可能性,并及時就醫。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