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

寒露節氣,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已入秋,而南方開始進入秋季。寒露節氣后,氣溫也會隨之降低,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溫差變化,露水會變得更多,從潔白晶瑩的露氣轉為寒冷欲凝,生動地反映出氣溫的不斷下降。

隨著寒氣增長,萬物也逐漸蕭瑟,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傳統養生觀念認為,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寒露節氣的風俗豐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登高風俗:重陽節在寒露節氣的前后,而寒露的氣候又十分宜人,再加上重陽節的一個風俗就是登高,所以,重陽節登高的風俗就演變成為了寒露節氣的風俗。

農事風俗:寒露時節,人們會忙著收獲成熟的農作物,如柿子,并開始種植大蒜、菠菜、白菜、土豆等農作物。

飲食風俗:人們有喝菊花酒、吃芝麻、吃花糕、吃螃蟹的習慣。早餐吃溫食,能補氣健脾,如:沙參粥。

養生風俗:寒露養生首先要做好足部保暖,飲食要防燥養胃,適時添衣,養陰防燥,適當的運動預防秋燥等。

寒露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氣,不僅標志著氣候的轉變,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生活智慧。

來源: 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