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家的小寶貝就像一只小老虎,有時候會露出尖牙和爪子,對你說“不”或者“我偏要這樣”。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對立違抗性行為。它不僅僅是指孩子偶爾的倔強或發脾氣,而是一種持續性的、針對權威人物(如父母或老師)表現出的反抗態度。

不過,別擔心!通過正確的引導和支持,這些挑戰可以轉化為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寶貴經驗。

小明的成長記

讓我們來看看小明的故事吧。8歲的小明在家里可是一只名副其實的“小老虎”,特別是當媽媽要求他睡前刷牙時,他會大聲說:“我偏不刷,你管不著!”面對這種情況,智慧的媽媽沒有生氣,而是采取了一個巧妙的方法。

她溫柔地說:“好吧,既然你覺得不需要刷牙,那牙齒就由你自己負責好了。”幾周后,小明因為沒好好照顧牙齒而感到疼痛。這時,媽媽笑著提醒道:“記得嗎?是你自己決定不用刷牙的哦。”小明頓時明白了,從那以后,他開始主動保護自己的口腔健康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與其強迫孩子遵從指令,不如讓他們體驗自然后果,從而學會自我管理。

為什么我的小虎兒總是對著干?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兒少心理科主任周亞男主任醫師指出,造成孩子出現對立違抗行為的原因多種多樣:

**1、壓力山大:**如果孩子承受過多的精神壓力,他們可能會變得易怒不安。

**2、學習重擔:**過高的成績期望值也會給孩子帶來額外的心理負擔。

**3、社交難題:**與同齡人相處不佳或是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更容易產生情緒問題。

**4、家庭教養方式:**經常使用懲罰手段的家庭教育方法可能導致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5、家庭環境:**父母間的矛盾沖突,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爭吵,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家長指南:成為小虎兒的朋友

作為父母,當發現孩子出現類似對立違抗行為時,可以嘗試以下方法進行干預:

**1、建立積極的溝通和互動方式:**與孩子保持開放、尊重和理解的對話,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給予積極的反饋和支持。

**2、設定明確的界限和規則:**與孩子共同制定明確的家庭規則和行為準則,讓他們清楚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為,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為。同時,確保規則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3、提供積極的榜樣:**父母自己要成為積極的榜樣,展示出良好的行為和價值觀。孩子會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來學習,所以父母的榜樣作用至關重要。

**4、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鼓勵他們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支持,而不是直接替他們解決問題。

**5、尋求專業幫助:**如果孩子的對立違抗行為和模式已經達到一定的持續度與程度,嚴重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或者父母感到無法有效應對,應及時帶孩子來專科門診就醫,尋求專業幫助。

最后,周亞男主任醫師表示,每個孩子都是一朵獨特的花,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通過對立違抗性行為背后原因的理解以及采用恰當的應對策略,我們可以幫助這些小虎兒們成長為更加自信獨立的人。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兒少心理科 聶斌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

來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