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科普日期間,為充分發揮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作用,提高公眾對作物科學知識的認識和了解,2024年9月21日,中國作物學會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向社會公眾開放作物科普基地,成功開展四場“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協力建設科技強國”主題科普活動。共有100余名政府機關公務員、農業科技人員、社區居民、中小學生參與。
周升輝副研究員講解中
李超男副研究員講解中
袁珊副研究員講解中
此次活動向公眾免費開放,公眾可以參觀科普基地內正在生長的三十多種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大豆、高粱、谷子、蕎麥、棉花、花生、芝麻、蓖麻、向日葵、甘蔗等九十多個品種。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周升輝副研究員、李超男副研究員、袁珊副研究員三位專家向公眾介紹了不同籽粒顏色的玉米、茅臺酒的主要原料“紅纓子”高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培育的明星大豆品種“中黃13” 、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頭戴珍珠花的蕎麥、上過太空的水稻“小薇”、芝麻開花節節高的芝麻、全身都是寶的棉花、向陽生長的向日葵,以及大家日常食用的花生、甘薯、秋葵等組作物及其相關的科技知識,傳播科學思想,普及我國優秀的農耕文明與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成果,讓公眾感受到作物科技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的力量。徐建龍研究員向前來參觀的北京九中生物興趣小組的高中生們重點介紹了水稻展示區不同類型的水稻,包括野生稻、觀賞型水稻彩稻、復粒稻、脆桿水稻、育成品種中農香等。
活動中的互動趣味問答增強了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和科學素養,更加深了青少年對作物科技為保障我國糧食重要性的認識。講解專家豐富的知識儲備、深入淺出的生動講解,得到了公眾的點贊。《漫話農作物》科普書籍和北京特品降脂燕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燕麥餅干和燕麥片作為小禮物獎勵答對問題的小朋友,特此致謝。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科普基地建立于2017年10月,面向廣大公眾及科研工作者不定期開放,是展示作物科技、開展農耕實踐的陣地,累計現場接待公眾4000余人次,線上觀看直播參觀達300余萬人次,累計展示80余種作物,200余個品種。在未來的日子里,作物科普基地將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為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和促進科技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夯實農業科普成效,助力提高公眾科學素質。
來源: 中國作物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