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 平 湖北省荊門市中心醫院
審核:楊昌明 湖北省荊門市中心醫院 主任醫師 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基層委員會常委
在寂靜的手術室中,每一次呼吸和心跳都承載著生命的重量。麻醉,作為外科手術中關鍵的一環,它不僅是生命的守護者,更是連接患者與手術安全的重要橋梁。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麻醉的應用領域
1.外科手術:?乎所有的外科手術,都會給患者實施麻醉,從簡單的切除局部包塊到復雜的顱腦手術、心臟手術。
2.疼痛治療:疼痛是許多疾病和創傷的常見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麻醉醫生通過運用各種麻醉藥物及技術,如神經阻滯、硬膜外麻醉等,來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舒適度。
3.特殊的檢查與治療:在進行內鏡檢查、介?性放射學檢查、放射治療定位等較為精細的醫療操作時,清醒的患者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負擔和身體不適。此時,可利用麻醉幫助患者在放松的狀態下完成這些診療操作。
4.分娩:產婦分娩時的疼痛已是公認的劇痛,絕大多數產婦難以承受。隨著現代麻醉技術的進步,通過使用安全有效的麻醉藥物和技術,就可以減輕分娩過程中的疼痛,同時保持產婦的意識清醒,不影響其分娩過程中的配合及胎兒健康。
5.兒科診療中的鎮靜輔助:對于無法很好配合檢查和治療的低齡兒童,麻醉可以幫助他們在安全、無痛的狀態下完成CT、磁共振成像等需其獨立完成的檢查和口腔治療等醫療過程。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手術有“大小”,麻醉無“大小”
盡管手術有大有小,但麻醉的風險管理都需嚴格進行。不同患者的體質、病史及手術條件都可能影響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因此,在手術前全面評估和規避麻醉中的潛在風險至關重要。了解常見的高風險因素及其應對措施,是確保手術麻醉安全性的關鍵。
1.過敏史:對于既往對麻醉藥物或手術過程中使用的其他藥物和物品(如碘伏、酒精、橡?制品)過敏的患者,應避免使用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和物品。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呼吸系統疾病:患有重度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其他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術前需嚴格做好禁煙、祛痰,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以降低圍手術期由高敏氣道引起的呼吸道痙攣等風險。
3.心血管疾病:如不穩定型心絞痛、近期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患者,若需進行非急診手術,術前需完善相關檢查,仔細評估,調整心血管用藥,并針對心律失常采取相關措施,待患者心功能改善后再擇期手術。
4.消化系統疾病:胃腸道梗阻、胃腸道出血、近期胃腸道手術的患者,麻醉前需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制定嚴密的麻醉計劃,以避免誤吸等風險。
5.神經系統疾病: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脊髓損傷、顱內高壓等,可能會加重患者對麻醉藥物的不良反應,導致麻醉期間出現惡性低血壓、心動過緩等情況。因此,對此類患者需進行預先處理,并密切關注手術進程,及時干預。
6.肥胖:臨床上將體重指數(BMI)≥28 kg/m2定義為肥胖。肥胖患者無論進行何種手術,都面臨較高的圍手術期并發癥風險,如呼吸困難、心血管并發癥等。因此,他們在圍手術期的麻醉管理需格外注意,做好氣道保護和精細的麻醉管理計劃是保障其平穩度過圍手術期的關鍵。
7.妊娠:特別是在妊娠早期和晚期,麻醉藥物、方式的選擇和圍手術期的麻醉管理需特別慎重,以確保產婦和胎兒的健康安全。
8.藥物依賴或濫用:對于長期使用阿片類藥物、酒精或其他物質的患者,麻醉醫生需要注意調整麻醉藥物的劑量,并做好相關監測。
9.代謝和內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腎上腺功能不全等疾病可能影響麻醉藥物的代謝和作用,增加并發癥發生的風險。因此,圍手術期對此類患者應加強監測,積極對癥處理。
三、關于麻醉前的禁食時間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1.固體食物:成?和6歲及以上兒童通常需要在麻醉前至少禁食6~8小時。6歲以下兒童的禁食時間為4~6小時。
2.清水或透明液體:可以在麻醉前2~4小時適量飲用。
3.正在接受母乳喂養的嬰兒:通常需要在麻醉前禁食4小時。
4.配方奶或固體食物喂養的嬰兒:建議在麻醉前禁食6小時。
5.一些必要的藥物:如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的藥物,可以在麻醉前用少量清水服用或停用,具體應嚴格遵循醫生的指導。
6.油炸、脂肪及肉類食物:建議在麻醉前禁食8小時。
四、麻醉?式的選擇
1.全身麻醉:簡稱“全麻”,大多數手術需要進行全麻,如腹腔鏡相關的手術、顱腦手術、心臟手術等。全麻時患者處于深睡眠狀態,不會感覺到疼痛,全程由麻醉醫生監測生命體征。全麻手術后患者需平臥,待患者四肢活動能力恢復,無嗜睡、頭暈等不良反應后方可遵醫囑下床活動。
2.局部麻醉:簡稱“局麻”,適用于小型手術,如拔牙、局部脂肪瘤切除術等。這類麻醉的作用是使手術部位出現麻木感,以確保手術過程中無痛感。在局麻手術中,患者一直都是清醒的。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區域麻醉:與局部麻醉類似,但區域麻醉涉及的范圍更廣,通常指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麻醉。通過阻滯一定手術區域的神經沖動傳導,使患者失去該手術區域的感覺,常應用于剖宮產術、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斷肢再植術等手術。
五、為什么有的全麻手術要進行氣管插管?
對于一些操作時間長、有潛在誤吸風險及可能影響氣體交換的全麻手術,麻醉誘導后插入氣管導管是一個關鍵步驟,可以確保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保持呼吸道暢通。麻醉醫生會全程監控患者的呼吸和麻醉狀態,并適時進行調整。給全麻狀態下的患者插入氣管導管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
1.呼吸道保護:氣管插管能有效防止嘔吐物、血液、分泌物等進?氣道,避免誤吸、呼吸道阻塞,減少肺部感染的發生。
圖6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通氣控制:通過氣管導管,可以使用機械通氣,確保患者在麻醉狀態下的充分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維持生命體征的穩定。
3.麻醉藥物輸送:氣管插管后,可以通過呼吸系統輸送麻醉氣體,加深麻醉效果。
六、全麻手術后患者為什么要進行霧化治療?
首先,在全麻手術中,患者吸?的氣體濕度較低,導致喉部和氣道變得干燥,常常出現干咳、咽喉疼痛等不適癥狀。霧化治療可以對患者的呼吸道進行濕化,降低其喉部和氣道的干燥程度,保護呼吸道黏膜屏障,讓患者的每一次呼吸都變得舒適。
其次,在霧化器中加?鹽酸氨溴索、地塞米松等藥物,可以緩解氣道的高敏反應,促進痰液排出,保障患者術后的呼吸安全。
最后,有些患者術后可能因疼痛導致活動量減少、臥床時間長,從而造成肺部感染、肺不張,霧化治療可以促進患者術后肺功能的恢復,降低肺部感染、肺不張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