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無垠的海洋中,蘊藏著我們難以想象的生物多樣性。不論是海底的珊瑚礁、神秘的深海,還是廣闊的海洋表面,海洋里的生命形態復雜多樣,很多物種至今尚未被人類發現或充分了解。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辦法更好地了解海洋中的生物,并探究它們是如何生存、如何與環境互動的。而環境DNA(eDNA)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全新的途徑。

根據最新評估,全球有超過45,300種物種面臨滅絕風險,占所有被評估物種的比例高達28%。 上圖來源: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那么:到底什么是eDNA?它跟我們平時耳熟能詳的DNA又有什么關系?為什么科學家會利用它來研究海洋生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環境DNA的神秘面紗,帶你深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應用場景,以及它如何改變我們對海洋世界的認識。【什么是環境DNA?】
首先,DNA是一種我們在生物課上經常聽到的詞匯,它是指脫氧核糖核酸,是所有生物體遺傳信息的載體。DNA像是一本書,里面寫滿了每個生物獨特的“生命密碼”。它決定了生物的樣貌、行為以及生長方式。那么,環境DNA(eDNA) 是什么呢?簡而言之,eDNA是指生物體在環境中釋放出的DNA片段。無論是在空氣中、土壤里,還是水中,所有生物在活動時都會留下微小的痕跡,比如掉落的皮膚細胞、排出的糞便、或黏液。通過這些遺留物質,科學家可以從環境中直接提取DNA,而不必抓住生物本身。想象一下,你走在沙灘上,腳下留下了一串串的腳印。同樣地,魚類、貝類、微小的浮游生物等海洋生物,在水中活動時也會“留下痕跡”,而這些痕跡就包含在它們釋放的DNA片段中。這些散落在水體中的DNA,就是我們所說的環境DNA。上個世紀90年代初,科學家們開始嘗試從環境樣本中提取DNA,并用于物種鑒定。到了21世紀初,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eDNA技術的發展,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從環境樣本中同時檢測到大量的物種。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過去十年來,eDNA技術在生態學、保護生物學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不斷涌現出新的研究成果。

上圖:東沙魟魚。王敏幹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拍攝。?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

【傳統方法 vs. eDNA】
與傳統的生物采樣和觀察方法相比,eDNA具有很多獨特的優勢。它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技術,意味著科學家不需要捕捉或擾亂生物體,便能獲得所需的遺傳信息。這對于保護那些脆弱或瀕危的生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傳統方法就像是一位老漁夫, 想要了解湖里的魚,必須親自下網捕撈,甚至用魚竿逗它們上鉤。這種方法雖然直接,但也會驚擾到魚群,而且往往只能捕捉到那些大個子、喜歡熱鬧的魚。對于那些躲在水草叢中、膽小害羞的小魚,或者已經游到遠方的魚,老漁夫就無能為力了。

北京亮馬河公園。攝影:Linda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

eDNA技術,則像一位精明的偵探, 不需要親自下水;只需收集一點湖水,就能通過水中的DNA線索,破譯出湖里住著哪些“居民”。即使是一片小小的魚鱗、一滴黏液,都能成為偵探破案的關鍵證據。eDNA不僅能找到那些大魚,還能發現那些藏在水底的小魚小蝦,甚至連那些已經離開的魚,也能通過殘留的DNA找到蛛絲馬跡。前段時間“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曾經報道過,如果被鯊魚咬了、卻不知道是什么鯊魚咬的,那么只要留著擦拭傷口的那塊紗布,仍然可以通過eDNA技術檢測出當時咬人的到底是哪種鯊魚。傳統方法就像一架老式相機, 只能拍下眼前的一張照片,告訴我們現在湖里有什么魚;eDNA技術則像一臺時光機, 它能根據水中的DNA記錄,還原出湖里過去一段時間內的“魚口普查”情況,讓我們了解魚群的遷徙路線、繁殖季節,甚至還能推測出湖泊的歷史變遷。比如,在南極冰蓋下和海洋中,科學家們就通過eDNA技術發現了許多新的微生物物種,這些微生物對極端環境的適應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北極地區的永久凍土層中保存著大量的古DNA,科學家們通過分析這些DNA,可以重建北極地區的古生態系統,并發現新的物種。

壯觀而靜謐的北極冰蓋。攝影師:趙宇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

上圖:南極冰川。攝影:Joys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

傳統方法就像一位手藝精湛的木匠, 雖然能打造出精美的家具;但制作過程繁瑣、效率也比較低下。eDNA技術則像一座現代化的工廠, 它能快速高效地處理大量的樣本,為我們提供海量的數據。傳統方法就像一位專科醫生, 只擅長治療某一類疾病。eDNA技術則像一位“全科醫生”, 它能診斷各種各樣的“生物疾病”,從海洋到陸地,從水生到陸生,無所不包。另外,eDNA技術可以在大范圍內快速應用。比如要開展海上生物多樣性調查的話,一般來講,傳統的海洋生物研究可能需要長時間的海上航行、繁瑣的采樣和復雜的實驗設備。而eDNA則可以通過簡單的水樣采集,快速進行分析。這樣不僅節省了大量時間和成本,還使得更多的研究人員能夠參與到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中來。換而言之,eDNA技術就像一雙慧眼,能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奧秘。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生物,還讓我們看到了生物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們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這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監測生態環境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eDNA如何“工作”?】
那么,科學家是如何利用這些散落在海洋里的eDNA來研究生物的呢?這其實是一個精密而復雜的過程,但我們可以通過幾個步驟來簡單理解。1、收集水樣。第一步,科學家們首先會使用一種叫做Niskin瓶的設備,去海洋的特定位置收集水樣。這個瓶子可以潛入海洋的不同深度,然后自動采集那里的水體樣本。采樣的地點通常會記錄下經緯度、深度、溫度等數據,這樣科學家可以準確知道樣本的來源。**2、提取DNA。**當水樣被帶回實驗室后,科學家會用一種叫做硝酸纖維素膜過濾器的工具,將水樣中的環境DNA分離出來。這就像用濾網過濾掉水中的沙子,留下我們需要的DNA顆粒。**3、保存樣本。**為了保證這些DNA不會因為時間而分解,科學家會把它們保存在特定的緩沖溶液中。這樣,DNA可以保持穩定,方便后續研究。**4、接下來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DNA測序了。**科學家會將這些提取出的DNA送入實驗室,進行DNA測序。DNA由四種不同的堿基組成,分別是A(腺嘌呤)、G(鳥嘌呤)、C(胞嘧啶)和T(胸腺嘧啶)。通過識別這些堿基的排列順序,科學家可以像“解碼”一樣,找到每個生物的獨特基因序列。

攝于國家動物博物館。??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工作組

5、比對數據庫:一旦科學家完成了DNA的測序,他們會將這些基因序列與已有的DNA數據庫進行比對。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確定該DNA來自哪個物種,甚至可以追溯到它的科、屬、種等具體分類。這些步驟雖然看起來復雜,但它們讓科學家不需要“抓住”某個具體的生物,也能準確知道該生物是否存在于某個海域。這種方法極大地提高了科學家們研究海洋生物的效率。 【eDNA的實際應用】
如今,eDNA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它不僅幫助科學家們探索未知的海洋生物,還在其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幾個典型的應用場景:一、發現以前從沒記錄過的物種
海洋中有許多尚未被人類發現的物種(所謂的“新物種”)。通過收集環境DNA,科學家能夠找到那些從未被拍攝或捕獲到的物種。這些生物可能生活在深海等人類難以到達的地方,或是那些害羞的、不容易被觀察到的物種。eDNA幫助我們拓寬了海洋物種的認知邊界,使得科學家能夠在數據中發現從未記錄過的基因序列,這往往預示著新物種的發現。二、監測入侵物種
入侵物種是指那些不屬于某一生態系統的生物,然而它們被引入后會對當地的環境和生物造成破壞。比如一些入侵的魚類會大量繁殖,搶奪本土物種的食物,最終導致本土生物數量減少甚至滅絕。通過eDNA檢測,科學家能夠快速監測到某一區域內是否出現了入侵物種,這樣相關部門就可以及時采取措施來保護生態系統。三、研究瀕危物種
瀕危物種的數量往往極少,傳統的捕捉或觀察方法可能對它們產生進一步的干擾。通過eDNA,科學家可以在不打擾這些生物的情況下,檢測到它們的存在。這對于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能幫助科學家了解它們的分布范圍和生活習性,從而制定更好的保護策略。四、水質監測
eDNA不僅僅用于研究生物,它還可以幫助監測水質。通過分析水體中的DNA樣本,科學家可以檢測到水中有害的細菌或污染物,從而幫助政府和環保機構保護水源安全。五、漁業管理
eDNA技術同樣可以應用于商業漁業領域。例如,漁民們可以利用eDNA檢測來了解某一區域內魚類的種群數量和分布情況,從而選擇最佳的捕魚地點。這不僅可以提高漁業效率,還能幫助保護海洋資源,避免過度捕撈。
【應用的困難】
當然,咱們不能專門說好處,卻不說困難。eDNA技術雖然具備強大的潛力,但在應用過程中,目前也面臨一些瓶頸和困難。**首先,是對比數據庫。**eDNA檢測的關鍵步驟之一是將采集到的DNA序列與現有的基因數據庫進行比對,從而識別出對應的物種。但目前的基因數據庫并不完備,特別是在海洋生物多樣性方面,許多物種的DNA序列尚未被記錄或分類。因此,當科學家采集到未知生物的eDNA時,可能無法找到匹配的序列,導致物種無法被識別。這使得eDNA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受到限制,尤其是在未充分研究的生態系統中。當然了,也可以先建立、以后逐漸完善。**二是,采集到的eDNA樣本可能會因環境因素如水流、溫度和污染物的影響而發生降解,使得樣本質量不夠穩定,這可能會導致分析結果不夠精確。**此外,不同的物種可能會釋放出不同量的DNA,某些物種的eDNA很難被檢測到,這就可能導致物種的遺漏或誤判。在復雜的淡水系統或受到污染的水域中,eDNA的降解速度可能較快,導致樣本質量不佳。再加上eDNA無法直接提供物種的具體位置或數量,這使得它需要與其他調查手段結合,才能得到更全面的生態評估。

美國科學家艾琳·達格內斯(Erin D’Agnese)和瑪雅·加伯-楊茲(Maya Garber-Yonts)(從左至右)在2021年4月在查克納特溪的一個涵洞上游進行采樣。藍色背包中裝有一臺泵,通過黃色管道將溪流水吸入,以過濾材料進行DNA分析。攝影:伊麗莎白·安德魯斯克維奇·艾倫/華盛頓大學。至于成本問題,雖然eDNA技術較傳統采樣方法更加高效、環保,但**其設備和實驗室分析的成本依然不低。**DNA采集和處理需要昂貴的過濾設備、保存技術、以及專業的實驗室進行DNA測序。尤其是大規模的項目,涉及大量數據分析和對比,需要使用先進的基因數據庫和高精度的生物信息學工具,這也進一步增加了成本。目前,一些國家和地方生物多樣性監測項目中,往往依賴于既有的政府部門和科研機構的標準和方法,傳統方法如物種觀察、捕捉和標本采集更為成熟和廣泛使用。如要在政策層面推動eDNA的應用,恐怕首先就需要更多試點項目和明確的標準化流程,以確保這種新技術的可靠性和可重復性。 【eDNA的未來展望】

深海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這里黑暗、寒冷、壓力巨大,生活著許多我們從未見過的奇特生物。它們有著與眾不同的外形和適應極端環境的本領,等待著人類去探索和發現。上圖是納斯卡海脊高海域和海底山一帶的海洋生物。圖源:Schmidt Ocean(圖文無關)前面講到,環境DNA(eDNA)技術讓我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海洋中的生命,揭示那些隱藏在水下的生物奧秘。通過這種無侵害的技術,科學家可以迅速、精確地分析海洋生態系統,為我們揭開新物種的面紗,保護瀕危物種,監控環境變化。隨著科技的進步,eDNA技術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科學家們正在不斷完善這項技術,嘗試將其應用于更多的領域。未來,eDNA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整個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從海洋到陸地,從微小的細菌到巨大的鯨魚。此外,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eDNA也將成為解決全球生態危機的重要工具。無論是氣候變化、海洋污染,還是生物多樣性下降,eDNA都能夠為我們提供關鍵的科學數據,幫助人類更好地應對這些全球性挑戰。THE END
本文僅代表資訊,供讀者參考,不代表平臺觀點。

文 | 王昆山

審核 | Samantha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