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腎病的認知中,很多人認為肌酐不高就意味著腎病不嚴重,甚至不用吃藥。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以下這3種情況可沒那么簡單。
1.大量蛋白尿:
即使肌酐不高,但如果出現大量蛋白尿,也不能掉以輕心。大量蛋白尿會持續損傷腎臟,導致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增加,進一步加重腎臟病變。
長期大量蛋白尿可能會引起低蛋白血癥、水腫等癥狀,還會增加感染、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風險。
對于這種情況,通常需要積極治療,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等藥物來減少蛋白尿,保護腎功能。同時,可能還需要根據具體病情加用免疫抑制劑等藥物。
2.高血壓:
血壓升高是腎病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即使肌酐不高,高血壓也會對腎臟造成損害。持續的高血壓會導致腎小球動脈硬化,影響腎臟的血液灌注,加速腎臟功能的惡化。
控制血壓對于保護腎臟至關重要?;颊咝枰獓栏褡裱t囑,按時服用降壓藥物,如鈣通道阻滯劑、ACEI、ARB等。同時,要注意低鹽飲食,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3.病理類型不佳:
有些腎病患者雖然肌酐不高,但病理類型卻比較嚴重,如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等。這些病理類型的腎病進展較快,預后相對較差。
對于病理類型不佳的患者,即使肌酐處于正常范圍,也需要積極治療。醫生會根據具體的病理類型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可能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治療,以及定期復查腎功能、尿常規等指標,密切監測病情變化。
不能僅僅根據肌酐水平來判斷腎病的嚴重程度和是否需要治療。對于出現大量蛋白尿、高血壓或病理類型不佳的患者,即使肌酐不高,也應高度重視,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以延緩腎病的進展,保護腎臟功能。
來源: 醫路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