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10多年病程的帕金森病患者來我院神經內科就診,與帕金森病典型表現不同的是,她下頜及頭部不停扭動,四肢舞動,無法自行走路。咦?帕金森病患者典型表現不是運動減少嗎?為什么會出現運動增多的不自主運動呢?
圖源:Pixabay
經了解,該患者長期服用抗帕金森病藥物,半年前因癥狀加重而自行加量多巴絲肼,后出現全身不自主運動,在當地多家醫院就診均未明確原因,癥狀無好轉。在神經內科退行性疾病團隊的帶領下,對患者進行仔細查體,充分討論病情后制定詳細的治療方案,逐漸降低導致異動癥的藥物劑量,增加金剛烷胺減輕異動癥狀。
經過1周的緩慢調藥,患者不自主運動逐漸減輕并停止,最終行走出院。
科普進行時
1定義
帕金森病的異動癥(dyskinesia)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簡稱PD)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種不自主運動。主要癥狀包括:扭曲、抽搐、舞蹈樣動作或肌張力障礙。
2類型
3治療
1.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換藥物,以減少異動癥的發生。
2.使用能夠持續釋放藥物的系統,以保持穩定的多巴胺水平。
3.深部腦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對于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DBS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
4.物理治療可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減輕異動癥的影響。
4預防
1.早期診斷和治療帕金森病,可延緩疾病進展。
2.合理用藥,避免自行調整藥物劑量。
3.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和充足睡眠。
供稿單位:重慶市巴南區第二人民醫院
審核專家:張玲、包中會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