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我們迎來秋分節氣

這天晝夜均而寒暑平

此后夜漸長而晝漸短

人間處處秋收忙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從字面意思理解,秋季從“立秋”開始,到“立冬”前結束,秋分日恰好是秋季的中間點。

因“平分秋季,平分晝夜,陰氣陽氣適中平分”,所以,秋分節氣與春分、夏至、冬至一起,成為古人最早確立的重要節氣,也是人們健康養護的關鍵節點

秋季是冷溫交替的季節,收斂降燥之氣當令,易傷肺衛,呼吸系統疾病、過敏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加大,滋陰潤肺應為此時養生的基本原則

(圖源:網絡)秋分養生小貼士

早臥早起,添衣適度

《黃帝內經》提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秋分節氣,提倡早睡調養人體陽氣,早起舒展人體肺氣,適度戶外活動,謹防收斂太過。

“春捂秋凍”有鼓勵身體適應涼爽刺激、鍛煉耐寒適應能力的意思,比較適合年輕體壯的人,但體弱多病、機體反應較弱的人還是應該早晚及時增減衣物,避免著涼傷身。

三捂腰腹足,切記不捂頭

秋分后天氣轉涼,晝夜溫差大,夜冷日暖,捂一捂腰腹,暖一暖足下,正午曬一曬后背,晚間熱湯泡泡腳,既可防寒保暖,又可顧護人體陽氣,增強防病抗病能力。但切記秋季不要捂頭,頭頸部包裹過嚴則不利于疏散內火,反倒容易引發頭痛、目赤、煩躁等不適。

清肺潤燥,勿過溫補

秋涼潤燥,通常秋分后溫潤偏多,在滋潤肺燥的同時可稍加溫養陽氣。建議多食用涼潤多汁的應季食物,如雪梨、百合、蘋果、山楂、蓮藕、菱角等,偏溫補的牛羊肉、柿子、板栗等少量食用,以免食積動火、加重內火。

舒解情緒,防抑郁悲秋

秋風蕭瑟,秋雨凄涼,百花凋零,難免促生“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悲秋之情,更易心煩、不安、焦慮,情緒波動較大。建議安寧斂神、平和寬容、怡情少思,適度排遣,不必過度克制。

來源: 福建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