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中鐵十五局集團盾構與地下工程研究院、隧道工程災變防控與智能建養全國重點實驗室盾構與TBM中心主辦的“隧道是怎樣建成的-一盾構與TBM概述”系列科普活動在我院成功舉辦。中鐵十五局集團科技創新與數字化部副總經理欒煥強出席并致辭。

此次活動緊密圍繞202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主題,旨在加強科普能力建設,培育企業創新文化,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為協力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涵蓋科普講座、參觀科技展廳兩大板塊,采用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成功吸引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科技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各大高校在校學生及企業人士近百余人參加。

欒煥強對各位觀眾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科普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對提升全民素質、推動民族復興至關重要。中鐵十五局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圍繞集團公司"5286“戰略,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強化人才培育,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數字化轉型,力促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他呼吁大家攜手并進,以科學精神引領工作、生活與學習,共筑美好未來,創造幸福生活。

講座環節,盾構與地下工程研究院研究員王巖以“隧道是怎樣建成的——盾構與TBM概述”為題作科普演講。演講針對隧道建設中的兩種掘進裝備——盾構與TBM,從理論到實踐,全方位、多角度地講解這兩種機械在隧道建設中的應用與魅力。期間,盾構與地下工程研究院科研人員與現場觀眾深入交流,解答專業相關問題。

講座結束后,參會嘉賓與觀眾到隧道國重實驗室盾構與TBM中心科技展廳進行參觀。從綠色低碳新材料到全球最大直徑豎井掘進機——夢想號,從世界最高水壓盾構項目到國內地層最軟項目,盾構與地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焦雷、孫丹丹在現場為觀眾講解盾構與TBM領域先進裝備、創新理論及技術應用。

此次科普活動得到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軟巖工程與深部災害控制分會、采礦巖石力學分會、施工技術與裝備智能化分會(籌)大力支持。活動的成功舉辦為我院科研工作者與廣大社會公眾之間搭建了橋梁,激發了公眾對工程領域科技創新的興趣與熱情,同時也為我院未來科普工作開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未來,我院將繼續探索更多元化、更具實效性的科普教育模式,不斷豐富科普內容,創新科普形式,持續提升科普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努力為構建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的新格局貢獻力量。

來源: 科普巖石力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