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故宮游客在第一次看到文淵閣的時候,都會眼前一亮——這座紫禁城中最大的皇家藏書樓居然是黑色屋頂,在一片金屋頂、紅宮殿中顯得別具一格。

故宮大多數建筑屋頂都是金燦燦的,為什么偏偏文淵閣的屋頂是黑色的?

傳統五色觀

其實,這正是源于中國的傳統五色觀。

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我們的祖先逐步形成了“五行”的思想。西周時,《尚書》的《洪范》篇又將萬物區分為金木水火土五類,五方與五行配合,就構成了五行的基本框架,并將萬事萬物都用歸類于五行。古人認為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為構成世界的五大元素,與之相對應的方向為東、南、中、西、北;顏色為青、赤、黃、白、黑。

中國傳統的“五色觀”,即結合五行學說,從自然中生發。周禮中記載“畫績之事,雜五色。”哪五色?即青、赤、黃、白、黑。儒家學說將這五種色彩定為正統的色彩。

故宮屋頂色彩與傳統五色觀的關聯

中國傳統五色觀能很好地解釋紫禁城建筑屋頂的顏色選擇。

紫禁城的建筑為什么會用大片的黃色屋頂?從五行學說的角度看,黃色是五色之一,《易經》上說“天玄而地黃”,在古代五行學說中,五色與五方和五行相配,土居中,故黃色為中央正色。紫禁城從總體色彩上反映著五行思想,屋頂采用黃色,因為黃屬土,土居中央,表示皇宮至尊至大,居于天地之中,皇子居住的南三所處于皇宮的東側,瓦頂是綠色的,號稱“青宮”從木從春,象征青年少年成長和蓬勃向上;而用來藏書的文淵閣采用黑瓦、黑墻,因為黑色代表水,水能克火,是使圖書免于火災的寓意。

傳統五色觀在紫禁城屋頂色彩中的體現,表明古人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的思想和運動發展的理念,“天人合一”與“法自然”的生存信念。

更多內涵

“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周禮·考工記》

事實上,中國傳統五色觀更是一個全息式的整體思維系統,對應天地、陰陽、方位、季節、聲音,牽系五臟、五味、五氣,有著非常豐富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

來源: 部分資料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