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海原科技館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盛宴,以“榫卯:時光之詩,匠心之舞”為主題的科普活動在此精彩上演,不僅為青少年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與現代應用融合的大門,也讓他們在動手實踐中深刻體會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科普教育活動共有50多名青少年學生參與,活動內容包括《榫卯解謎虛擬游戲》、《傳承與創新:榫卯的揭秘》以及《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贰?/p>
在《榫卯解謎虛擬游戲》活動中,科技輔導員介紹魯班鎖的起源、發展和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讓學生了解這個傳統玩具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隨后講解魯班鎖的基本構成部分,如鎖塊、卡槽等,以及它們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通過觀察和操作,學生可以了解魯班鎖的基本結構和原理。同時科技輔導員提供魯班鎖的制作材料或教具,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和拆解魯班鎖。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可以深入了解魯班鎖的結構和原理,同時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在《傳承與創新:榫卯的揭秘》活動中,科技輔導員結合榫卯展品,讓同學們探索榫卯結構的魅力,在老師的幫助下他們將搭建古船模型,讓大家了解古代傳統工藝榫卯結構的奧秘,探尋那些被歲月掩藏在木頭中的靈魂,認識它的歷史和傳承。
在隨后的科學家精神《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坊顒又?,科技輔導員向大家介紹了李登海是與新中國同齡的自學成才的玉米育種家。懷著“開創中國玉米高產道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決心,40多年來,他和團隊選育了玉米新品種(系)100多個,多次刷新了玉米的高產紀錄,實現了一畝地養活4.5人的目標。
此次“榫卯:時光之詩,匠心之舞”科普活動不僅讓青少年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傳統文化知識,更激發了他們探索未知、勇于創新的精神。通過親手體驗和實踐,孩子們深刻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工匠的匠心獨運,為他們未來成為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 內容來源寧夏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