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活動在海原科技館成功舉辦。活動以“解密傳統工藝:榫卯之美”為主題,通過一系列充滿互動性和趣味性的科普活動,讓青少年學生深入了解榫卯工藝的歷史背景、結構原理以及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親手體驗榫卯結構的拼接與拆解,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與匠心。
本次科普教育活動共有50多名青少年學生參與,活動內容包括《可拆卸魯班立方體體驗》、《小小魯班秀技藝》以及《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
在《可拆卸魯班立方體體驗》活動中,科技輔導員結合榫卯的展板和展品進行講解,讓大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榫卯知識,體驗榫卯制作的樂趣。同時同學們動手制作榫卯模型,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并體驗到榫卯結構的獨特魅力,從而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在《小小魯班秀技藝》活動中,科技輔導員依托榫卯的結構,結合榫卯的科普展品,通過活動展示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創新精神,讓同學們了解古船中榫卯結構的基本原理、構造方式以及其在古代航海中的重要作用,讓更多人認識到古船榫卯技藝的價值,激發大家對傳統木工技藝的興趣與熱情,促進榫卯技藝的傳承與弘揚。
在隨后的科學家精神《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活動中,科技輔導員向大家介紹了夏培肅不僅是中國計算機之母,還是一位杰出的計算機專家和教育家。作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夏培肅始終致力于推動中國自主研發計算機的事業。54年前,她主持研制的中國第一臺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7機,在1960年成為了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個傳奇。
本次活動的目標在于加深青少年對科學家精神與傳統工藝的認識,激發他們探索未知、傳承文化的熱情。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得以從一個新穎而獨特的視角,親身接觸并深入探索科學的奧秘,從而深刻體驗到科學的獨特魅力和無限可能。同時,同學們在愉悅的氛圍中汲取了新知識,極大地激發了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愛和追求,進一步培育了他們的創新精神。
來源: 內容來源寧夏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