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為人體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對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日前,醫藥界特邀耳鼻咽喉科專家為大家帶來關于保護耳朵的健康科普,進一步增強大家對安全用耳的意識。
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對耳朵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聽覺感受器和位覺感受器位于內耳,故內耳又叫位聽器。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兩部分,也有人將外耳和中耳列為位聽器的附屬器。
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對耳朵造成哪些不可逆轉的傷害呢?
1.習慣在地鐵里聽歌。在超過80分貝的地鐵里戴耳機聽音樂,往往會加大音量,耳蝸的毛細胞會產生代謝紊亂,供血、供氧不足,導致末梢感受器受損,導致噪聲性聽力問題,造成不可恢復的聽力損害。
2.長時間“煲電話粥”。許多人在閑暇時一打電話就是幾個小時。頻繁接聽或長時間接聽電話,有引發神經性耳聾的風險。專家建議,打電話一次最好不超3分鐘;如條件允許,使用免提對耳朵傷害最小。
3.經常掏耳朵。有人習慣掏耳朵,不潔的工具反而容易讓細菌進入耳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造成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實際上,耳屎生長到足夠多時會自行脫落,無需主動掏。
4.身體過度疲勞,壓力過大。現在的突發性耳聾以25至40歲的人群居多,主要和精神壓力過大、生活作息不規律等有關。最初,人可能會出現耳鳴、耳悶脹感等癥狀,而長期精神壓力過大則會造成耳聾等問題。
5.乘飛機時不注意做吞咽動作。坐飛機時,在起飛或降落階段,耳鼓室內外壓力差值大,長期坐飛機的人有患航空性中耳炎風險。飛機起飛或降落時應注意做吞咽動作,防止航空性中耳炎。
6.游泳前后不注意檢查耳朵。游泳時耳道進水、嗆水可能引發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等,兒童多發。常見癥狀是耳朵悶脹、疼痛、聽力下降、流膿等。游泳池水有很多細菌,在游泳前后需注意檢查耳朵。
7.濫用抗生素。一些抗生素,例如常見的新霉素、慶大霉素等能很好地控制感染,但也可能損害腦神經,引起耳聾。這種藥物性耳聾暫時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最好是提早檢測,進行預防。
8.過于用力擤或吸鼻涕。過于用力擤或吸鼻涕,部分鼻涕可能會被擠入咽鼓管,易引發分泌性中耳炎或膽脂瘤型化膿性中耳炎。
9.感冒、鼻炎、咽炎不予理會。鼻竇炎、鼻炎、咽炎不可小覷,它們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以耳悶脹感和聽力減退為主要癥狀,但這種中耳炎不會造成流膿,耳痛不明顯,容易被忽視。
如何保護自己的耳朵
1.避噪音。盡量避免或遠離噪音,戴耳機利用“六十六十原則”,即戴耳機不超過60分鐘,音量不超過60%,一天不超過3次。
2.戒掏耳。避免經常掏耳,耳道奇癢難受時,可用棉簽沾少許75%酒精或甘油輕擦耳道,亦可內服維生素B、C和魚肝油。
3.慎用藥。盡量避免應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老年人解毒功能低,應用這些藥物更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損害聽力。
4.常按摩。按摩可以增加內耳的血液循環,有保護聽力的作用。
來源: 醫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