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治理的草原實踐

內蒙古呼市北郊,敕勒川綠草如茵

秦草科研團隊制定治理方案,應用鄉土植物品種,采用人工干預與自然恢復結合的方式,使得敕勒川草原生態持續改善,“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的美景再現。

難以想象,這里曾是一片漫天黃沙、砂石遍地的荒灘石場

秦草研發中心瞄準特色鄉土植物和適生植物引進、選育,土地退化、沙化、鹽堿化等生態脆弱區域生態修復集成技術,將產學研充分有效的結合,專注走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

加速草業科技成果轉化,選育新品種讓防沙治沙有種適用。

科研人員扎根阿拉善荒漠、巴彥淖爾鹽堿地、呼倫貝爾草原、烏拉蓋草原等北方重要生態區,采集、馴化、培育耐寒、耐寒、防沙故土能力強的鄉土草種,推廣應用于荒漠化治理、退化草原修復等生態實踐。

沙打旺,生態修復飼草兼用品種,可在風沙荒漠化較嚴重區種植,防風固沙能力強。

披堿草,生態修復飼草兼用品種,防沙固沙能力極強。即使在西北荒漠地區也能存活,廣泛應用于青藏高原及北方地區生態修復。

巴爾虎羊草,內蒙古審定品種,生態修復飼草兼用,在人工草地建植中有較高的生產力,是目前退化草地生態修復中有效的草種。

蒙農1號蒙古冰草,生態修復飼草兼用品種,干旱及半干旱地區修復退化沙化草地、防止水土流失首選草種。

草原3號雜花苜蓿,生態修復飼草兼用品種,能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區、較寒冷地區或輕度鹽堿的土壤上種植。

大面積、規模化種植,良種擴繁讓防沙治沙有種適用

實現綠色發展關鍵要有平臺、技術、手段,綠化只搞“奇花異草”不可持續,盲目引進也不一定適應,秦草科技致力探索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集團在全國布局采種田、良種繁育基地25萬畝,建立18個專項種業研究院及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圃,從育種到生產協同發力,加快“繁和推”的速速,加快國產良種推廣應用,為大面積生態修復及飼草生產作保障。

草原生態種業研究院

草科技賦能荒漠化防治,讓產業變綠,農牧民變富。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之一。廣袤無垠的沙地、荒漠半荒漠地區,也蘊藏著潛力巨大的沙產業。陜西秦草自然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以“小草扎根”的精神,踐行“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來源: 陜西秦草自然生態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