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很多骨折病人以及家屬咨詢咱們醫生“飲食上有沒有忌口的”、“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后怎么食療骨頭才能長的好”疑問。

今天湖南省直中醫醫院脊柱外科up主化身美食博主向大家科普骨折后應該吃什么,怎么補!

一般簡單將骨折分為早(骨折后1-2周)、中(骨折后2-4周)、后(骨折4周以上)三期,按照骨折修復過程中的特點及體質變化,配以不同的食物分階段科學調理,在充分促進血腫吸收及骨痂形成的同時,也能有效改善骨折病人食欲不振、便秘的情況。

1、骨折早期

骨折早期發生,患者疼痛難忍,食欲不振,氣血運行不暢,受傷部位瘀血阻滯,此期飲食原則上應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

宜食低脂、清淡可口、易消化半流質食物為主(如藕粉、粥、適當瘦肉、魚肉、木耳);忌食辛辣刺激、肥甘滋膩之品(如燒雞、豬蹄、燒烤、麻辣燙等)。

2、骨折中期

骨折后2-4周期間瘀腫漸消,此期飲食原則應以接骨續筋、祛瘀生新為主。由清淡飲食過渡到適當高營養補充為主,促進骨痂愈合及傷口恢復。

往往有很多人誤以為骨折后面第一天就要吃雞、鴨、牛骨等高脂高營養食物,陷入誤區。

宜食含蛋白質、維生素、鈣高的食物為主(如西紅柿、黑芝麻、蝦、牛奶、豆腐、魚肉、蛋類、動物肝臟);避免暴飲暴食過量熱量攝入。

3、骨折后期

瘀血基本消散,骨痂生長,此期飲食原則應以補益氣血、肝腎,強筋壯骨為主。無絕對飲食禁忌,可予以高蛋白、高熱量、高鈣飲食促進機體恢復,補充營養。

宜食雞肉、豬骨湯、牛羊肉、燉水魚、蛋黃、蔬菜水果等。

注意事項

1、很多人以為豆腐是發物,其實不是的。

所謂“發物”,一般指的是些富于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如舊病宿疾,或者加重已發疾病,削弱藥力的一些食物,此“發”可以理解成“誘發、引發、助發”。

豆腐在中醫看來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生津止渴、清腸的作用。豆腐含鈣豐富,在骨折早中后三期均可食用,促進骨折愈合。

2、多飲水很重要

骨折患者一般行動受限,消化不良,飲水少時又容易加重便秘。同時部分骨折患者需要嚴格臥床,甚至長期絕對臥床,多飲水也利于保持小便通暢,減少尿潴留的發生率。

來源:湖南省直中醫醫院 脊柱外科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省直中醫醫院 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