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時吃零食嗎?很多人會在家里備一些零食,不管是工作之余,還是看電視的時候,都可以拿出來解饞、充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零食都是健康的食材。嘎嘣脆的薯片、酥香誘人的炸雞、漢堡……于是,為了平衡嘴饞和健康,市面上又涌現出了各式各樣的健康零食。那么,這些健康零食真的健康嗎?別急,小編這就帶你去了解一下!

01零食吃對了也能防病!

2021年6月,哈爾濱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心臟協會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作為零食,在早餐后吃點水果、晚餐后吃點奶制品,有助于降低全因死亡風險。

這項研究將零食分為水果、乳制品、谷物及淀粉(土豆類制品)4種類型,通過分析2.1萬名參試者的數據發現,與不吃零食的參試者相比:

早餐后吃水果的人群全因死亡風險下降22%,因癌癥死亡風險也降低了45%;

晚餐后吃酸奶、奶酪等乳制品零食的參試者,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8%,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也下降了33%;

早、午餐后,喜歡吃淀粉類零食的參試者,全因死亡風險分別上升50%、52%,心血管疾病風險分別上升55%、44%;

因此研究發現,早餐后的最佳零食是水果,晚餐后的最佳零食為奶或奶制品,這樣有助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癌癥死亡風險;而在任何一餐后吃薯片等淀粉含量高的零食,則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消極影響。

02健康零食有哪些?

乳制品

乳類食品是一種值得品鑒的健康零食,其既美味,又具有完整的營養結構。

乳類食品當中的營養成分齊全且比例適宜,是一種消化吸收率很高的食物,是膳食當中蛋白質、鈣、磷、維生素D、維生素A、以及維生素B2等營養素的重要來源。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明確指出要吃各種各樣的奶制品,相當于每天液態奶300克。

(來源:Pixabay)

新鮮水果

新鮮的水果中富含水分、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是日常平衡膳食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食用水果200—350克。而新鮮的水果很適合作為日常的零食。

而低GI(血糖生成指數,指的是人體食用一定食物后會引起多大的血糖反應)水果則適合有更多需求的人群,如肥胖、糖尿病患者等,一般當GI指數低于55的食物就屬于低GI食物,如櫻桃、柚子、橙子等。

(來源:pexels)

堅果或豆類

毋庸置疑,堅果和種子類食物本身就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而且,堅果當中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礦物質鎂、鋅、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素,其富含的卵磷脂對兒童和青少年具有補腦健腦的作用。因此像花生米、核桃仁、瓜子、大杏仁及松子、榛子等堅果都是很好的零食。此外,堅果當中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礦物質鎂、鋅、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素,堅持適量食用有助于機體健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食用大豆及堅果25—35克。

但值得注意的是,選擇堅果時,最好不要選擇穿上糖或鹽的“外衣”的堅果,例如琥珀核桃仁、魚皮花生、鹽焗腰果等。此外,炒瓜子、炒花生雖然沒有添加輔料,但因為油脂含量高,如果保存不當,受高溫和高濕度的影響,容易變質,食用時一定要當心。

(來源:pexels)

03你吃的是不是“垃圾”,關鍵看“它”

其實食品健康與否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而食物更沒有“垃圾”之說。

(來源:pexels)

我們所認為的健康食品其實就是在營養配比、某些營養成分、生理作用方面比普通食品具有更突出的優點,更利于健康的維持。

而所謂的“垃圾食品”的營養素比例通常不太合理,多吃、常吃容易造成營養不平衡和多種微量營養素缺乏等。

但是,只要控制攝入量,做好日常飲食的合理搭配,做到食物多樣化,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比如,中午吃了漢堡,那晚上就應該多吃一點蔬菜;吃了方便面,就應補上一點肉食和蔬菜。罐頭、速凍食物以及其他食物同理。

就像“離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一樣,離開攝入量及合理搭配談“垃圾食品”也是不合理的。

另外也要明確的是,健康食品也并不是隨便怎么吃都健康。萬物皆有毒關鍵看劑量,食物也不例外,而且不同的人的需求和耐受程度差異也很大。

總之,不管吃什么食物,做到合理的飲食搭配很重要。

04健康吃零食的5個關鍵

雖然研究顯示有選擇地吃零食有助延壽,但并不意味著可以每天“左手薯片、右手辣條”。零食和正餐應該是一盤棋,全面統籌安排,按照“正餐為主,零食為輔”的原則,讓零食和正餐相互補充,達到飲食多樣、膳食均衡的效果。要想健康吃零食,關鍵在于吃對種類、頻率和量。

1. 時機:早水果,晚酸奶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早餐后最好吃水果和堅果;午餐后吃水果和蔬菜;晚餐后吃奶制品,最好是發酵類,包括酸奶、發酵酪乳等。

2. 總熱量占比:10%~20%

通常,一日三餐攝入熱量比例為5∶3∶2, 如果三餐吃得較少,導致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等攝入不足,可以通過零食來補充。

建議將每天零食熱量占比控制在10%~20%;

如果是減肥人群,零食熱量占比不要超過10%;

如果是有特殊需要的老人和孩子,則不應超過20%。

3. 與正餐的時間間隔:2小時

零食一般在兩頓正餐之間吃比較合適,離正餐2小時左右即可,以不影響正餐食欲和食量為原則。

4. 頻率:根據3個級別選擇

可以將零食分為“可經常食用”、“適當食用”、“限制食用”3個級別。

經常食用的零食是指低脂、低糖、低鹽類的零食,例如水果、酸奶等,可以每天都吃;

適當食用的零食,指含有中等量的脂肪、鹽、糖類的食物,如巧克力、火腿腸等,可以每周吃一兩次;

限制食用的零食是指高糖、高鹽、高脂肪類食物,如薯片、糖果、炸雞等,應該盡量少吃或不吃。

5. 種類:少吃深加工的

零食可分為原產品零食、初加工零食、深加工零食。

建議以原產品或初加工食品為主,每天至少吃3種水果,堅果盡量選原味的,乳制品選不含添加糖的。

供稿單位:重慶天極網絡有限公司

本文綜合整理自科普中國、健康時報、CCTV生活圈、成都商報四川名醫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