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蝙蝠是唯一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不過,它們并不是在夜空中盲目飛翔,而是依靠敏銳的視力和獨特的回聲定位系統來導航。蝙蝠會發出聲波,并聆聽這些聲波遇到物體后反射回來的回聲,從而定位獵物、避開障礙物,在黑暗中自如飛行。


上圖:2023年6月30日,我國林草局公布了新調整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蝙蝠保護行動網絡”(Bat Conservation Action Network,簡稱BCAN)注意到,在此次名錄調整中,翼手目(CHIROPTERA)的狐蝠科(Pteropodidae)中,共有8種蝙蝠被列入名錄。圖源:三有名錄全世界蝙蝠的種類非常豐富,是哺乳動物中僅次于嚙齒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目前,已知的蝙蝠種類有1400~1500種,分布范圍廣泛,幾乎遍布全球,除了極地和一些大洋中的島嶼外。它們適應了各種各樣的棲息環境,從熱帶雨林到沙漠,從山地到平原,都能找到蝙蝠的身影。

在歐洲,蝙蝠種類繁多,但它們并不像電影中那樣可怕。實際上,歐洲只有一種以水果為食的蝙蝠,而吸血蝙蝠在全球近1500種蝙蝠中僅有3種。更重要的是,蝙蝠感染狂犬病的幾率不到1%,它們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只會在感到威脅時自衛。當然,即便如此,遇到蝙蝠時仍應避免直接接觸,并佩戴手套以確保安全。


巴西犬吻蝠(Brazilian (Mexican) Free-tailed Bat)的遷徙很有趣。在美國東部和西海岸,它們在冬天會睡覺,不會離開原來的地方。安地列斯亞種的蝙蝠也是如此。在德克薩斯州、大平原和美國西南部,這些蝙蝠會在秋天飛到墨西哥或美國西南部過冬,春天再飛回來。在新墨西哥州的卡爾斯巴德洞穴,蝙蝠從春天待到秋天。南部大平原的蝙蝠從夏末開始飛往德克薩斯州南部到墨西哥城附近過冬,它們的飛行距離可以達到1,840公里。平常,它們會在離棲息地80~240公里的范圍內找食物,有時甚至飛到80公里遠的地方去找吃的。上圖為一只巴西犬吻蝠(Brazilian (Mexican) Free-tailed Bat)。圖片來源:佛羅里達州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
蝙蝠對生態系統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我們知道,蝙蝠是夜行性動物,以昆蟲為食,有效地控制了害蟲的數量,保護了農作物和森林。此外,許多蝙蝠還扮演著重要的授粉者和種子傳播者的角色,為植物的繁衍做出了巨大貢獻。一些蝙蝠以果實為食,在采食的過程中,它們將種子散播到各個地方,促進了森林的更新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墨西哥城的龍舌蘭。攝影:熊昱彤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

舉例來說,墨西哥的龍舌蘭酒以其獨特的風味聞名世界,而龍舌蘭植物的授粉者主要是長鼻蝠。長鼻蝠的吻部特別長,非常適合采食龍舌蘭的花蜜。然而,由于棲息地喪失、農藥使用等原因,長鼻蝠的數量急劇減少。長鼻蝠數量的減少直接導致了龍舌蘭的授粉率下降,進而影響了龍舌蘭的產量。龍舌蘭產量的下降不僅影響了龍舌蘭酒的生產,還波及到了依賴龍舌蘭種植和龍舌蘭酒產業的當地居民的生計。

又比如,泰國是世界著名的龍眼生產國,龍眼不僅是當地居民的重要水果,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然而,近年來,泰國的龍眼產量出現了下降趨勢。有研究發現,這跟當地長舌蝠數量的減少有密切關系。因為,長舌蝠是龍眼的主要授粉者,它們在夜間活動,為龍眼花授粉。由于棲息地喪失和農藥的使用,長舌蝠的數量急劇減少,導致龍眼果實產量下降,嚴重影響了泰國的龍眼產業。

再如,加勒比海地區的許多島嶼,每年因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會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這些島嶼上的蝙蝠是許多熱帶植物的重要授粉者,例如香蕉、芒果等。蝙蝠的糞便還為土壤提供了豐富的養分,有助于植物的生長。然而,由于人類活動日益增長的影響,加勒比海地區的蝙蝠數量正在減少。蝙蝠數量的減少不僅會影響到當地的生態環境,還會對依賴生態旅游業的當地經濟造成打擊。


上圖:北京頤和園的廓如亭,通過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觀鳥工作委員會發起的“北京雨燕大科學計劃”、多年跟蹤北京雨燕遷徙路線而聞名。不過,其實這個亭子里不光有北京雨燕,還有默默無聞棲息著的許多的蝙蝠。一位綠會專家曾經在訪談中提到過,以前,1958年夏天,他連續多天陪同國際專家到頤和園和京郊考察的情景。當時,僅佛香閣屋頂里約就棲居著三種蝙蝠,數以千計之多!昆明湖邊飛著的大小蝙蝠…… 圖源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不過,蝙蝠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它們的數量和分布可以反映出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因此被視為生態環境的指示物種。如果蝙蝠的數量減少,往往意味著生態系統出現了問題。保護蝙蝠,其實就是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一只蝙蝠。攝影:Premysl Tajek 圖片來源:EUROBATS

蝙蝠占據了所有哺乳動物的四分之一,但是,其中近半數物種,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成為了受威脅、或近危物種。如果沒有保護行動,越來越多的蝙蝠將瀕臨滅絕。

如今,這些夜空的精靈正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威脅,部分蝙蝠種群在一些國家已經滅絕。主要威脅包括棲息地的喪失,例如森林砍伐和洞穴破壞使它們失去了棲息場所;食物來源減少,農田中廣泛使用的殺蟲劑減少了蝙蝠賴以生存的昆蟲數量;建筑材料的污染,一些建筑材料中的殺蟲劑成分會毒害棲息在這些建筑物中的蝙蝠;以及對蝙蝠的偏見,由于誤解和缺乏了解,人們常常對蝙蝠心生恐懼,甚至進行驅趕和傷害。

幸運的是,許多聯合國機構、國際組織等機制,目前正在積極致力于蝙蝠保護工作。例如,“歐洲蝙蝠保護協定”(EUROBATS)旨在通過立法、教育、保育措施和國際合作,保護歐洲的已知的55種蝙蝠的所有種群。保護蝙蝠不僅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健康,它們作為夜間昆蟲數量的天然調節者,有助于維持生態平衡。一些蝙蝠物種還參與植物的授粉和種子傳播,對人類社會也有著重要的貢獻。

消除對蝙蝠的誤解、支持蝙蝠保護工作,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讓這些夜空的精靈能在暗夜中繼續自由翱翔。

THE END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臺觀點。供參考。

編譯 | 昆山編輯 | YJ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