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識菌”(2)

13.紅汁乳菇,拉丁學名Lactarius hatsudake,俗名“銅綠菌”、“谷熟菌”,可食用。

14.藍紫蠟蘑,拉丁學名Laccaria moshuijun,俗名“皮條菌”,可食用。

15.多型多汁乳菇,拉丁學名Lactifluus versiformis,俗名“奶漿菌”,可食用。

16.紅托竹蓀,拉丁學名Phallus rubrovolvatus,人工栽培食用菌。

17.紅蠟蘑,拉丁學名Laccaria laccata,俗名“皮條菌”,可食用。

18.褐離褶傘,拉丁學名Lyophyllum fumosum,俗名“一窩菌”、 “一窩雞”、“一窩羊”,可食用。

19.海棠竹蓀,拉丁學名Phallus haitangensis,可食用。

20.白牛肝菌,拉丁學名Boletus bainiugan,俗名“白牛肝” 、“大腳菇”,是云南省出口量最大的野生食用菌。

21.暗褐新牛肝菌,拉丁學名Neoboletus obscureumbrinus,俗名“褐牛肝”、“大腳菇”,可食用。

22.中華美味牛肝菌,拉丁學名Boletus sinoedulis,可食用。

23.玫黃黃肉牛肝菌,拉丁學名Butyriboletus roseoflavus,俗名“白蔥”、“見手青”,條件可食野生菌。

24.白肉靈芝,拉丁學名Ganoderma leucocontextum,著名藥用菌。

本文由昆明食用菌研究所進行科學性把關

來源: 云南科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