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

食物掉在地上只要撿起來夠快

細菌還來不及碰到食物

仍可放心食用

這個說法在人群中廣為流傳

那么!

事實果真如此嗎?

掉在地上的食物到底能不能撿起來吃

幾秒內撿起來就沒事?

幾秒這個時限到底是怎么得出來的?

其實早在2006年初,克萊姆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從事食品科學研究的道森教授(P.Dawson )就針對“5秒規則”做過一系列實驗,并把實驗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應用生物學雜志》(The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上。

Dawson和同事們先讓含沙門氏菌的培養液均勻覆蓋在瓷磚上,并在室溫條件下培養以觀察細菌數量隨著培養時間的變化。實驗結果表明,細菌們非常頑強。在干燥環境下,24小時以后瓷磚每平方厘米的細菌數量可以達到上千個,672小時即28天以后,每平方厘米瓷磚上仍有幾十到幾百個細菌不等,而這個數量的細菌已足夠從瓷磚表面轉移到食物上。

接著,他們用香腸片分別與表面培養了一段時間沙門氏菌的木頭、瓷磚和地毯接觸5秒、30秒或60秒,并用面包片和培養著沙門氏菌的瓷磚重復了同樣的實驗,以觀察不同的食物類型、不同的地板類型、不同的細菌培養時間以及不同的接觸時間分別對細菌轉移量有何影響。

圖源:Pixabay

實驗結果顯示,當食物接觸剛剛被細菌污染的木頭或瓷磚時,細菌轉移率(即食物上沾到的細菌數與食物和地板上所有細菌數的比值)可達到50%-70%,隨著細菌在地板上的生長時間增長到24小時,轉移率會慢慢下降到10%-30%,但即便如此,轉移到食物上的細菌數量還有每平方厘米幾百到上千個。香腸和面包這兩種不同的食物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細菌轉移量上的區別。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較木頭與瓷磚,從地毯到食物的細菌轉移率要低得多,只有不到1%。不過可不要誤以為地毯更安全衛生、是“5秒規則”的好伙伴,實際上由于地毯的環境更適合細菌生長,即便細菌轉移率如此之低,轉移過去的絕對數量還是跟木頭和瓷磚所差無幾,而且地毯保持細菌活性的能力很持久,相同培養條件下,24小時以后地毯上的細菌量能達到木頭和瓷磚的10-100倍。實驗同時還顯示,轉移的細菌數量與食物和地板的接觸時間沒有關系,5秒接觸帶來的細菌和10秒、60秒幾乎一樣多,細菌的轉移是立即發生的。

經過這一系列的實驗,Dawson和同事得到結論:在細菌從地板向食物轉移的過程中,細菌在地板上的生長時間對細菌數量和轉移量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食物的類型以及食物和地板接觸的時間的影響并不大。看來不管3秒、5秒還是10秒,我們都快不過細菌。

如果食物掉地上最保險的做法是:不要吃

可能不少人要反對:

我之前也吃過掉在地上的食物啊,也沒生病啊。

當然,吃了之后會不會生病,和食物上沾到的細菌是否有致病菌、細菌的數量,以及你自己的抵抗力有關。

沒生病的原因,可能是沒碰到致病菌,也可能是要感謝你的免疫系統。

也就是說,你在拿自己的生命健康賭博。

肉眼是看不見細菌的,看上去干凈的地板上,仍然可能存在致病菌。而「迅速撿起來」也不能阻止食物被細菌污染。

要知道,某些「惡毒」的大腸桿菌,只需要一點點,就能導致食物中毒,而對于免疫力低下的人,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

所以,保險起見,掉地上的食物還是不要吃了。尤其是對于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小孩來說,就更不應該冒險。

其實,食物在接觸地面的時候,細菌污染的過程就已經開始了,而且我們肉眼是看不見細菌的。因此,掉落在地上的食物,如果沒有完整的果殼等,最保險的做法就是不吃。

供稿單位:重慶天極網絡有限公司

本文綜合整理自我是大醫生官微、丁香醫生、39健康網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