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告訴你

**“轟隆!轟隆!”什么?你們說這是小安的腳步聲?小安可沒那么胖!這是地震啦!

為啥地震總是來得毫無預兆?現代科技那么發達,真的沒辦法像天氣預報那樣準確預測地震嗎?

世界上哪些地方最容易發生地震?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我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新西蘭。這里是全球分布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所釋放的能量約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歐亞地震帶,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后向南經我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另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較零散。

海嶺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地區(海底山脈)。

地震突如其來?冷靜,牢記“活命三角區”!

“活命三角區”,即在堅實的物體旁形成的一塊相對安全的三角空間。當發生地震時如果你在城市里,不要驚慌失措,首先要保持鎮靜,可以選擇躲在足夠結實物體旁的“活命三角區”。然而,躲在“活命三角區”不是絕對的避險方法,也可以躲在堅實的物體下。總之,地震發生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策略,是躲是逃要從實際出發,沉著冷靜作出判斷。

地震之后公眾應該怎么做?

對于災區的群眾來講,地震發生后應積極自救、互救,聽從政府組織安排,有秩序地恢復生產生活。還應穩定情緒,積極配合醫院、政府的要求,盡可能減少損失。作為志愿者,不要盲目前往災區,應按照政府的要求進行配合,盡可能減少災區損失。

來源: 云南科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