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存發展的歷史是追尋和平穩定、溫暖幸福的旅程,安全是對生命和幸福的守護。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簡稱“清華合肥院”)是由清華大學、安徽省、合肥市三方共建的新型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基地。
自2016年1月正式運行以來,清華合肥院在城市生命線、環境安全、安全文教、人員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并實現規模化產業應用,同時結合國家公共安全領域的需求,打造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公共安全科技創新基地和產業發展基地。
依托清華大學教育、人才、科技及品牌優勢,清華合肥院秉承生命至上、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以提升公民安全素質為目標,面向政府部門、社會公眾、青少年、從業人員、專業救援隊伍等5類對象,提供集科普教育、專業培訓、實訓演練于一體的安全文化教育服務,將“安全+”理念滲透于各領域、各行業,提升社會整體安全水平,打造公共安全科普新業態。
打造公共安全科普名片
為貫徹落實省市科協等相關部門的科普發展規劃,提升科普服務能力,清華合肥院以安全文化與應急科普教育體驗基地、場館為依托,充分利用院內科普展示屏、宣傳墻等陣地,逐步加強科普教育基地建設。
清華合肥院依托科普教育基地場館資源,以“科普活動月”“科技活動周”等重大活動為主線,開展了科普活動200余場,線上線下累計覆蓋20余萬人次,并與央視及多家地市級媒體聯合打造了一系列安全教育節目,獲得了省、市領導的高度認可,被授予應急安全文化教育基地、科技旅游示范基地稱號。
為滿足科普內容藝術化需求,助力科普文化品牌化傳播,清華合肥院安全文教中心打造了IP形象V小超,并自主進行相關文創衍生品開發,目前中心擁有多種具有趣味性、藝術性的安全主題文創產品,獲得了社會公眾的高度認可和喜愛。
助推公共安全科技資源科普化
針對目前我國公共安全領域科普教育的薄弱環節,清華合肥院結合自身科技成果持續進行科普轉化,推動公共安全科普工作持續開展。
2021年4月,清華合肥院成立了科研成果科普轉化工作組,深入分析該院在公共安全研究領域的相關科研成果,挖掘公共安全科技成果素材,遴選相關重大成果中與公眾密切相關的科學知識,綜合分析、歸納梳理,形成科普素材庫。
奏響公共安全科普“最強音”
為促進科普創作內容的融媒體傳播和表達方式的可視化,形成高質量的數字化科普產品,清華合肥院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奏響了安全科普“最強音”。
在線上,清華合肥院自主研發“安教云”平臺,基于“知識、技術和運營”三大體系構建的線上云平臺承載了知識服務、信息服務和延伸服務等重要功能,實現了在線公眾安全教育、場館智能化管控、教育資源共享和體系運維保障,讓安全教育服務進一步得到推廣和普及,不斷提升廣大公民的安全素質水平。
在線下,清華合肥院聯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交互媒體藝術設計研究所與辰安云服、安徽澤眾等優質企業,深度結合城市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定位,緊緊圍繞空間、定位、內容、運營四要素,以得天獨厚的科教資源、海量安全知識數據庫為依托,形成了從場館規劃設計、展項研發到施工、運營的全產業鏈輸出能力。
堅守公共安全科普底色
為了促進科普工作的有序開展,清華合肥院不斷加強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科普工作的組織領導等機制,組織科研成果科普轉化工作組對科普工作進行專項調研、專題視察,對基地科普事業發展進行統籌指導、督促協調,狠抓計劃落實,并及時進行總結等工作,使創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制度化。
此外,清華合肥院還把創建工作、科普宣教工作列入目標考核,每兩年一次,對在科普活動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優秀科普工作者予以表彰。
鍛造公共安全科普人才隊伍
清華合肥院安全文化教育研究發展中心目前共有專、兼職人員32人,其中碩、博學位持有者超過半數,為中心開展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為了進一步提升基地的科普能力,清華合肥院還建立了由專家顧問團、講師團、科普人才庫組成的安全文化體驗館安全科普志愿者隊伍。
針對過去僅靠極少專職人員抓科普的情況,清華合肥院組建了高水平科普創作人才隊伍,創作了一批高質量、原創性的科普作品,同時加大社區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力度,深入中小學校和社區開展科普活動。
目前,中心依托建成運營的安全文化體驗館、線上安全教育云平臺和各類安全教育品牌活動,在北京、重慶、云南、合肥等地共三百多所學校開展了校園安全教育活動,舉辦了上千課時的安全主題綜合實踐課,以及安全教育嘉年華、應急疏散演練、安全主題研學等活動百余場,累計受益師生超過50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積極的社會效益。
未來,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將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繼續完善運營管理規范、流程和標準,為多種形式、多種場景的公共安全科普教育賦能,將“安全+”理念滲透于各領域、各行業,提升社會安全水平,打造公共安全科普新業態。
來源: 安徽省科技創新服務中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