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的到來,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的秋天即將到來,也預示著草木開始結果孕籽,進入收獲的季節。這一時期雖已進入秋季但暑熱未消,還需注意防暑,同時也應注意養護脾胃等。


01 不宜大量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因此要注意養護脾胃。入秋后不宜大量食瓜果,否則勢必會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會隨之發生。無錫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主任中醫師趙蔚曾建議,入秋之后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另外,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02 避免睡眠不足

從睡眠上來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立秋后不僅困了,還讓人覺得渾身乏力提不起勁,人們困倦的主要原因是睡眠不足。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醫師辛寶曾在其文章中介紹,立秋過于秋乏的原因是很多人會把夏季午休的時間減少,如果全天再不能保證充足睡眠,又缺乏運動鍛煉,秋乏的問題肯定會出現,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起居和睡眠的規律不可以紊亂的問題。

這個時節宜“早睡早起”,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早睡,可以使意志安寧清凈,緩和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神斂氣。早起,呼吸新鮮濕潤的空氣??梢哉f秋高氣爽,是健身和郊游的好時機,特別是立秋開始后的初秋。

03 慎防“秋老虎”發威

中醫認為,天人合一,秋季養生也要適應季節更替。但不同地域要根據各自的季節區別養生。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呂雄教授建議慎防“秋老虎”發威。如南方城市廣州,一年四季不分明,氣候屬于長夏無冬,秋春相連。立秋之后,對嶺南地區來說,遠沒有像北方那么明顯地感受到“秋”的味道。因此,仍要防暑降溫,尤其是隨著降水逐漸減少,氣溫逐日升高,立秋之后可能還會出現高溫晴熱天氣,即通常說的“秋老虎”。

即使在北方城市,高溫天氣仍有可能出現在初秋。所以還要注意防暑防曬,氣溫較高較易中暑,應注意避免長時間在日光下暴曬或在高溫環境中工作。

來源: 保健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