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景雯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副主任護師

審核:鄒麗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 主任醫師

胎齡不足37周出生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為了更細致地分類這些早產情況,我們采用以下標準:胎齡小于28周,叫超早產兒;胎齡在28-32周,叫早期早產兒;胎齡在32-34周,叫中期早產兒;胎齡在34-37周,叫晚期早產兒。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很多早產兒出生后就會直接轉入保溫箱,早產兒為什么要住在保溫箱里面呢?

一、早產兒住保溫箱有什么作用?

正常的足月新生兒,體溫一般在36.5℃-37.5℃之間。早產兒由于過早地離開母體,各個器官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體溫調節中樞也沒有發育成熟,容易受外界環境溫度的干擾,比如外界溫度過高,早產兒的體溫就會升高;外界溫度過低,早產兒的體溫就會降低。

早產兒因為胎齡比較小,皮下脂肪儲備也是非常少的,有種產熱物質叫棕色脂肪酸,產熱物質儲備少,體表面積相對又比較大,也容易造成低體溫。

所以出生體重小于2千克的早產兒,一般需要放在保溫箱中進行保暖。保溫箱除了有保暖的作用,也有利于觀察病情,早產兒在保溫箱中一般不穿衣服,只穿一個小尿褲,比如新生兒驚厥是非常隱匿的,可以在暖箱下直觀新生兒的四肢有無抖動,是不是有呼吸困難。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2千克以上的早產兒,基本上都是晚期早產兒,胎齡都在34周以上,一般不需要住保溫箱,除非有一些特殊的原因或并發癥,需要治療和觀察,比如高膽紅素血癥的新生兒或早產兒要進行藍光治療,需要放在暖箱中,因為照藍光需要裸露皮膚,但要戴一個光療眼罩和穿一個光療的尿褲。

二、早產兒容易出現哪些并發癥?

一般早產兒胎齡越小,體重越輕,并發癥就會越多。

主要的一些并發癥,比如呼吸窘迫綜合征,出現呼吸困難,因為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質生成不足,可能需要給予呼吸支持,比如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無創機械通氣,有創機械通氣。

早產兒還容易出現感染,有的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比如胎膜早破造成宮內感染,生下來就有感染了;有的是因為免疫功能不是很完善,抵抗力非常差,出生后也容易感染,出現感染就要針對感染進行相應治療。

胎齡比較小的早產兒,因為還不能完全用嘴來吸吮,早期要經胃管喂養,腸內營養容易出現喂養不耐受的情況,比如胃潴留、腹脹,需要針對癥狀進行治療。

早產兒更容易出現黃疸、貧血,包括電解質紊亂,要監測生命體征是否平穩,包括內環境酸堿平衡,代謝是不是異常。

對于早產兒的護理,要幫助早產兒適應宮外這種環境,避免聲音過大,減少光線對早產兒的刺激,做一些體位的支持護理和撫觸。

三、早產兒出生24小時內能接種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嗎?

對于正常足月兒來說,出生24小時內在醫院要接種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對于早產兒,比如媽媽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為了及時阻斷母嬰傳播,如果病情不是特別危重,生命體征相對比較平穩的情況下,應該在生后24小時之內接種乙肝疫苗,同時還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按照國家免疫接種計劃,第一次接種乙肝疫苗后的1個月、6個月,再完成后兩劑乙肝疫苗的接種。如果媽媽乙肝表面抗原陰性,早產兒也沒有太明顯的接種禁忌證,也是主張出生24小時內盡早接種乙肝疫苗。

對于卡介苗來說,有一定的要求,早產兒體重達到2500克才能接種,如果體重不達標,小于2500克,需要等體重達標后再考慮接種。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