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 芳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副主任醫師
審核:胡 艷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研究員
良好的營養狀況可幫助兒童預防急、慢性疾病,有益于兒童體格與神經心理的發育。0~6歲是兒童飲食行為建立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健康的飲食行為可讓孩子受益一生。家長的喂養行為直接影響孩子的飲食行為。
那么,對于0~1歲的嬰兒,家長們該如何科學喂養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行為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一、0~2月齡嬰兒科學喂養攻略
(1)按需喂養,只要孩子餓,就需要喂奶。
(2)家長要學會識別孩子饑餓與飽腹的信號,并及時響應孩子的需求。這是早期建立良好進食習慣的關鍵。家長應在孩子感到不安,做出張嘴、覓食動作時為孩子喂奶,避免在孩子哭鬧后才喂奶,不然會增加喂養困難。當孩子停止吸吮和張嘴動作或者頭轉開時,往往代表孩子吃飽了,不要再給孩子強迫喂奶。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喂奶應在孩子較為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喂奶時可以跟寶寶進行親子互動,避免孩子邊吃邊睡。
二、3~5月齡嬰兒科學喂養攻略
(1)規律喂養:一般而言,對于3~5月齡嬰兒,純母乳喂養可每3小時左右喂奶1次,奶粉喂養可每3.5小時左右喂奶1次,每次喂奶時長控制在半小時左右,避免孩子邊吃邊睡。
(2)對于4~5月齡嬰兒,可以逐漸減少夜間哺乳次數。
三、6~12月齡嬰兒科學喂養攻略
(1)孩子6月齡后,逐步停止夜間喂哺,睡前要給孩子清洗口腔。
(2)孩子6月齡后,母乳不足而需要奶粉喂養時,應采用代授法,即母乳不足時,某頓或某幾頓全部用奶粉來代替,為以后斷母乳做準備。
(3)按輔食添加原則,逐步添加輔食。如食物種類由一種到多種,逐漸多樣化;輔食量由少量到多量,逐漸增多等。
(4)輔食質地由細到粗。剛開始給孩子喂輔食時,需要用勺子喂,添加的輔食為泥糊狀,泥糊狀食物用勺子舀時不容易滴落。孩子7月齡時,輔食為粥,粥里有肉有菜,為末狀;孩子8月齡時,輔食為顆粒狀食物,同時可以給孩子手指狀食物讓其自己吃;孩子10月齡時,輔食為碎爛狀食物;在孩子12月齡左右時,輔食應逐步接近成年人食物質地。這樣可以讓孩子逐步學習吞咽、咀嚼食物,有效減少孩子今后出現長時間將食物含在口中、吞咽困難、進餐慢等問題。
(5)在給孩子喂輔食時,應將孩子放于安全、舒適的桌椅上,在喂哺過程中應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不能邊喂孩子邊讓孩子看電視、玩玩具等。
(6)逐步讓孩子用杯子喝奶或水,剛開始可以用杯子少量喂母乳或水,等12月齡時,孩子可以用吸管杯喝水。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參考文獻:
[1]《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 0~3歲嬰幼兒喂養建議(基層醫師版). 中華兒科雜志,2016,54(12): 883-890.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