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凌亞 北京協和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白文佩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 主任醫師
卵巢癌總體來看,發病率在國內排第三位,死亡率在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中居第一位,主要有三類不同的組織學類型。
一、卵巢癌主要分為哪三種類型?
卵巢癌主要分為三大類:卵巢上皮性腫瘤、卵巢生殖細胞腫瘤和卵巢性索間質腫瘤。其中,卵巢上皮性腫瘤起源于卵巢表面的上皮細胞,通常被稱為卵巢癌;卵巢生殖細胞腫瘤源自卵細胞或其相關組織;而卵巢性索間質腫瘤則來源于卵巢內的性索和間質組織,包括顆粒細胞等。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這三類腫瘤的發病率存在差異。卵巢上皮性腫瘤最為常見,約占所有卵巢腫瘤病例的70%-80%;卵巢生殖細胞腫瘤約占15%;相比之下,卵巢性索間質腫瘤較為罕見,僅占2%-5%。
根據國外統計數據,卵巢上皮性腫瘤的平均發病年齡為60-65歲,而國內統計顯示該病平均發病年齡約為56歲。卵巢生殖細胞腫瘤多發于青少年,平均發病年齡為21歲,但也有嬰幼兒患病的情況。卵巢性索間質腫瘤的發病年齡分布較廣,可在任何年齡段出現,因其具有內分泌功能,故在兒童中可能導致性早熟,在老年患者中可能引起絕經后出血。
二、卵巢癌首選手術治療嗎?
手術是卵巢癌治療的核心手段,輔以化療,而放療因卵巢癌的低敏感性而鮮少應用。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卵巢癌手術的徹底性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在卵巢癌早期,盡管病變看似局限于卵巢,實則可能已隱匿性轉移至盆腔或腹腔外,因此需執行全面分期手術,以確保病灶的廣泛清除。
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的標準,卵巢癌分期手術不僅限于切除原發病灶,還需針對腫瘤易轉移區域,如網膜、闌尾、子宮、對側卵巢等進行切除,并在潛在轉移部位實施多點活檢,以精準評估病情。
對于已發生盆腹腔及腹腔實質臟器轉移的卵巢癌患者,減瘤術成為關鍵治療步驟,旨在最大限度地清除腫瘤組織,術后結合化療以優化預后。鑒于卵巢癌易發生種植性轉移,且病變范圍廣泛,晚期患者有時需先接受化療以縮小腫瘤體積、控制腹水,再行減瘤術,化療在此類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
三、卵巢癌患者還能生育嗎?
卵巢生殖細胞腫瘤常見于兒童或年輕女性群體,治療時傾向于保留生育功能,其原則為先切除腫瘤,隨后輔以針對生殖細胞腫瘤的特定化療方案。
對于卵巢上皮性腫瘤,在保留生育功能方面需持極為審慎的態度,因其惡性程度極高,相關指南設定了嚴格標準:首先,患者需有明確的生育意愿;其次,腫瘤需處于臨床早期階段;最后,需通過保留生育功能的全面分期手術,確認腫瘤確為Ⅰ期,且對于不良組織學類型的Ⅰ期腫瘤,亦不可保留生育功能。
關于卵巢癌的生存率,早期(如Ⅰ期)患者在接受根治手術及規范化療后,五年生存率可超過80%。而對于晚期(如Ⅲ期、Ⅳ期)患者,據國外報道,其五年生存率約為30%-40%,我國則大致相當于3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卵巢上皮性腫瘤,尤其是晚期患者,在初次治療后,超過七成會在2-3年內復發。對于停止化療超過半年,尤其是超過一年而復發的患者,若存在新的可切除病灶,建議先行手術切除,隨后繼續化療。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