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國蘭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審核:林國樂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生產后很多媽媽會出現(xiàn)憋不住尿的情況,也就是產后尿失禁,這主要是由于孕期盆底區(qū)域長時間承受壓力,導致盆底肌肉變得松弛無力,進而可能引發(fā)陰道及盆腔內臟器的下垂或脫垂。這一系列變化是造成產后尿失禁的主要原因。

圖1 原創(chuàng)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尿失禁分為壓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三種類型,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比較多見。

壓力性尿失禁通常發(fā)生在增加腹部壓力時,輕度患者在不承擔重負(如不抱孩子、不咳嗽或不做增加腹壓的動作)時通常不會出現(xiàn)漏尿現(xiàn)象;而中重度患者即使在輕微活動,如平地行走或上下樓梯時也會漏尿。相比之下,急迫性尿失禁與腹部壓力無關,其特征是強烈的尿意,患者一旦感到需要排尿就必須立即去廁所,否則就會發(fā)生漏尿。混合性尿失禁則是上述兩種癥狀同時存在的情況。

一、哪些女性產后容易出現(xiàn)尿失禁?

正常情況下子宮是非常小的,隨著懷孕周數(shù)增加,子宮逐漸增大,會逐漸增加腹腔壓力,盆底肌和尿道括約肌的負擔也越來越大。

圖2 原創(chuàng)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首先腹壓增加和胎兒的重量有很大的關系,8斤以上就是巨大兒;還有就是多胎妊娠,比如雙胎、三胎,這樣的孕婦更容易發(fā)生產后尿失禁。

第二,和分娩過程有關。比如陰道分娩,加上胎兒比較重,生產過程中對盆底肌也會造成更多的損傷。

第三,和分娩次數(shù)有關系。比如只生一個孩子,和生兩個、三個孩子,對盆底的損害和壓力是不一樣的。

第四,和懷孕時的年齡有關。年齡越大,盆底肌肉的功能相對就會更差一些,高齡初產婦尿失禁的發(fā)生率比年輕產婦會高一些。

第五,和孕婦自身的體重有關。孕前就肥胖,再加上懷孕,對盆底的壓力會比正常體重的女性要大。

以上這幾個因素都容易導致產后尿失禁的發(fā)生。

二、產后出現(xiàn)尿失禁需要做哪些檢查和評估?

現(xiàn)在有通過采集并檢測盆底肌電,用于專門評估盆底肌功能的儀器,可以了解盆底肌收縮和舒張的功能狀態(tài)。患者也可以通過記錄自己每天的飲水量及排尿時間、次數(shù)和尿量,醫(yī)生通過這個排尿日記來輔助判斷尿失禁的分類和嚴重程度。

此外,還有一個專門的壓力測試用于評估壓力性尿失禁。測試時,患者需平躺于床上,采取膀胱截石位,隨后通過增加腹壓(如進行一次咳嗽)來觀察是否有尿液從尿道不自主流出。如果這個測試呈陽性,即觀察到有尿液泄漏,接下來會進行指壓試驗,也稱為膀胱頸抬高試驗,以進一步判斷尿失禁是否由膀胱頸部的松弛和下移所導致。

另外還可以進行殘余尿測定,小便后立刻做B超檢查,看膀胱里面還有多少尿,超過100毫升,說明尿液沒有排凈,說明膀胱本身功能也有問題。

當然醫(yī)生也會要求檢查尿常規(guī),排除一下是不是炎癥、結石、腫瘤等疾病導致的尿失禁。通過膀胱鏡檢查,了解膀胱和尿道有沒有器質性問題,協(xié)助排除器質性疾病導致的尿失禁。

三、產后尿失禁怎么治療?

根據(jù)尿失禁的主要表現(xiàn),可以將壓力性尿失禁分為三個等級。輕度情況下,僅在增加腹壓時才會出現(xiàn)漏尿,日常生活不受影響;中度則表現(xiàn)為站立或行走時,即使輕度用力也會漏尿;重度是指即便在不做任何活動、處于自然狀態(tài)時也會發(fā)生漏尿。對于輕度尿失禁,通常采用非手術治療方法;而對于中重度尿失禁,在嘗試非手術治療無效后,則需考慮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方法,現(xiàn)在臨床用得最多的就是盆底肌訓練,也稱凱格爾訓練,主要是通過盆底肌的收縮、舒張來訓練盆底肌。此外還有配合陰道啞鈴的盆底肌訓練,生物反饋電刺激、磁刺激治療,低溫射頻治療等方法。另外還要強調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比如減重、戒煙、防治便秘、減少增加腹壓的活動。

通過保守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或盆腔器官脫垂比較嚴重的,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有很多,醫(yī)生會根據(jù)年齡、盆底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比如尿道中段懸吊術、陰道前后壁修補術、骶韌帶懸吊術等。

總的來說,治療包括生活方式干預、物理療法、手術方法,三個方面。

來源: 中華醫(y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