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國蘭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林國樂 北京協和醫院 主任醫師

對于初產婦而言,產后尿失禁的發生率約為4.6%,經產婦發生率相對稍高,約為8.7%。而且分娩次數越多,產婦年齡越大、體重越大,胎兒出生體重越大,產后越容易出現尿失禁。

一般產后42天要去醫院復查,盆底檢查目前也列入產后常規檢查中,除了婦科查體,還要通過盆底評估儀器對盆底肌功能進行專業評估。

輕度尿失禁一般選擇非手術治療,目前在臨床用得最多的就是盆底肌訓練,另外還有生物反饋治療、電刺激、磁刺激、低溫射頻等治療,主要是通過各種方法促進盆底肌收縮、舒張功能的恢復。一般通過這些非手術治療方法,以及生活方式的調整,壓力性尿失禁大多可以恢復。

一、生物反饋和盆底肌訓練

盆底肌訓練又稱為凱格爾訓練,就是要讓我們學會正確地收縮盆底肌。一般產后42天后,惡露排干凈后就可以開始進行。

做好凱格爾訓練的第一步是找到盆底肌,可以在小便的時候嘗試憋住流動中的尿液,如果尿流中止了,這個時候收縮的肌肉就是盆底肌。但需要注意,這個動作只是為了幫助準確找到盆底肌,日常生活中不建議刻意在小便的時候故意終止尿流,否則容易導致尿路感染。

進行凱格爾訓練時,一般要先找到憋尿的感覺,收縮3-10秒,然后再放松3-10秒,這樣反復交替進行,堅持每天做20-30分鐘,可以分2-3組進行。其實不管是站著、躺著、坐著都可以做凱格爾運動。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確的盆底肌收縮、放松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訓練的習慣,比如等公交車、開會、休息放松的時候都可以悄悄進行。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正確地進行凱格爾訓練,對盆底肌功能的恢復是有很大幫助的。現在大家可能都比較了解凱格爾訓練了,網絡上也有專門的教程,但我們還是建議患者最好能去醫院治療,在醫生或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學會正確的盆底肌訓練,并且醫院有能進行生物反饋的盆底肌訓練的專業機器,可以通過語言和圖形提示什么時候放松肌肉,什么時候需要收縮肌肉,來輔助訓練盆底肌。通過可視化的曲線直觀地反應盆底肌訓練做得是否正確,收縮的力量夠不夠,肌肉放松得好不好。當患者掌握好一定的訓練規律和技巧后,再回家做家庭訓練,這樣整體療效會好得多。

二、陰道啞鈴盆底肌訓練

陰道啞鈴其實就是一個陰道訓練器,將一個帶尾線的橢圓形球體放入陰道內進行盆底肌訓練,剛開始可以是最輕的一個陰道啞鈴,隨著盆底肌力量的恢復,可以逐漸增加陰道啞鈴的重量,這樣訓練的目的是給盆底肌一個阻抗力量,以逐漸強化盆底肌的收縮功能。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陰道啞鈴常被用于凱格爾訓練的輔助醫療器具,很多女性在做凱格爾訓練時不太會用力,甚至找不到盆底肌收縮的感覺,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陰道啞鈴可以幫助解決這些問題,把它放入陰道內,能幫助女性找到盆底肌收縮的感覺,并且還能通過重力作用增加盆底肌抗阻,進一步強化凱格爾訓練的修復效果。

陰道啞鈴可以在網上自行購買,并在醫生指導下有規律地進行遞進式訓練,簡單易行,還有助于盆底功能好轉后的家庭鞏固訓練。

三、電刺激和磁刺激治療

電刺激實際上就是通過一個電極經過陰道壁或皮膚表面來傳遞微量的生物電流,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經,以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縮力。

對于那些盆底肌肉功能較差、無法有效收縮的患者,可以通過電刺激來幫助他們找回并恢復盆底肌肉的收縮和放松感覺。產后大約42天后,當惡露排出且盆腔與子宮的狀態基本恢復正常時,就可以開始進行盆底電刺激治療。通常情況下,一個療程包含10次治療,每周進行3-5次,完成兩個療程以上就能看到明顯的改善效果。

圖3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此外,現在還有更好的物理治療,就是磁刺激治療,應用磁場作用人體組織產生電流的原理,從而發揮治療作用。磁電效應比單純的電刺激治療具有更深的穿透力,因此不僅可以用于刺激盆底肌,還可以體外刺激骶神經以調節和改善內臟功能。

除了上述物理治療外,調整生活方式同樣重要,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負重和避免增加腹壓的動作,肥胖人士需要減輕體重,還要戒煙限酒等,這些措施對于改善尿失禁都非常有幫助。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