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月球這顆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人類已進行過多次探測。相比月球正面,在月球背面著陸面臨著更為復雜的挑戰,由于身處月球背面一側的探測器無法直接接收來自地球的信號,因此在近60年的時間里,人類都無法讓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這種狀況直到嫦娥四號的出現才被徹底改變。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隨著這兩次任務的成功,中國航天人將目光投向了更遠大的目標——實現月球背面采樣返回。這一重任落在了嫦娥六號的肩上。
2024年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之后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隨后的日子里,嫦娥六號經歷了一系列復雜的機動操作,最終在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
嫦娥六號著陸器攜帶了降落相機、全景相機、月壤結構探測儀和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等多種儀器。在著陸過程中和著陸后,這些儀器按計劃正常工作,執行月表形貌及礦物組分探測與研究、月球淺層結構探測等科學探測任務。
在短暫的駐留期間,嫦娥六號在著陸區順利完成智能快速采樣,并將月球背面樣品封裝存放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在采樣過程中,嫦娥六號通過鉆具鉆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方式分別采集了樣品。在完成月球表面取樣后,嫦娥六號著陸器攜帶的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這是中國首次在月球背面獨立動態展示國旗。
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球背面起飛,成功進入預定環月軌道。人類首次月背采樣任務順利完成,嫦娥六號踏上攜帶樣品返回地球的旅程。
這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和起飛。嫦娥六號任務為未來的月球開發奠定了基礎。嫦娥六號任務的實施,不僅為中國探月工程創造了新的紀錄,更將對全球航天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嫦娥六號采集到的珍貴月球樣品,將為人類提供更多關于月球的寶貴數據和信息,有望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作者:鞠強,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審核專家:朱力遠,《南方周末》高級編輯
來源: 科普中國-科普話強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